“十四五”以来,重庆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制度为纲、创新为要、实效为本”,全面构建审计、信息化、绩效、专项“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创新打造“卫士、医师、谋士、基石”四大角色,实现教育经费“全领域覆盖、全流程管控、全周期治理”,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资金安全屏障。
一、当好“资金卫士”:织密立体监督网,守住经费安全底线。作为教育经费的“守门人”,重庆教育系统构建“横向协同+纵向穿透”立体监管格局。横向融合内部审计、国家审计、纪检监察等六大渠道,实现监督成果共享;纵向实施分级轮审机制,覆盖29所公办高校(三年一轮)、31所民办高校(一年一审)、11个直属单位(两年一审),并对区县开展“交叉年审”,有效避免重复监督。在民生资金方面创新“双三模式”,融合“督查+审计+指导”和“解剖麻雀+综合覆盖+分层分级”机制,每年选取4个区县、4所高校开展学生资助专项点审,同步组织全市协同审计覆盖高中改善办学等6类重点项目,以“三统一”模式推动监管直抵“最后一公里”,全力守护教育公平生命线。
二、担当“问题医师”:闭环治理破解顽疾,审计整改见实见效。重庆市教育系统发挥“专科医师”作用,建立“诊断—治疗—复查”全周期治理机制。出台《教育内部审计管理质量控制办法》《审计整改实施办法》等10余项制度,全覆盖规范审计计划、实施、整改与运用流程;上线审计整改管理信息系统,对48个项目的1331项整改任务实行信息化追踪和“问题—整改—销号”三单管理,整改完成率近97%。针对高风险和巡察问题突出单位,开展“审计回头看”,实施现场与线上“双验收”,严查整改真实性,有力杜绝“纸面整改”“屡审屡犯”。
三、汇聚“智慧谋士”:数字赋能提质效,创新监管方式。以“创新+技术”双轮驱动,打造现代化教育监管“智囊团”。全国首创“1+1+1”审计模式(综合指导组+财务专家+会计师事务所),实现政策、业务和实施无缝协作;组建179人高级专家库,编印4本实务教材,建成涵盖500余项制度、80余个案例的“云智库”,推动监管标准共享。技术方面,优化会计凭证预警系统,年审凭证近70万张,发出风险提示640余份,实现从事后纠偏向事前预警转型;创新“独立+委托”“全面+专项”“传统+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做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大幅提升监管效能。
四、筑牢“坚实基石”:制度与队伍并重,夯实长效治理根基。重庆持续强化“制度+队伍”双基建设,构建长效监管体系。印发财会监督、常态化风险排查等多项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按年发布审计清单与要点,形成“年初计划、年中督导、年末考核”管理闭环。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协同组织、纪检、财政等部门,将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干部考核与任免的重要依据。在队伍建设上,联合市财政局出台3个专项文件,实施分级培训机制,依托国家会计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研修培训,累计培训近千人,持续提升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