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中小学食堂“三同三公开”制度,不断深化校园食堂管理改革,全力守护师生舌尖安全,取得一定成效。
一、“三同”念好校园食品安全“紧箍咒”。一是食材同质强化营养。学校统筹师生食材需求总量,同批统采、统购,确保师生食材来源相同、种类相同、品质相同、价格相同,严禁师生差别化对待。精心打造多元化菜品种类,确保每餐都能提供均衡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区教委协同区纪委不定期到校抽查食材订单和食谱,核对食材订单与食谱是否匹配相符,核查教师餐与学生餐订单情况是否一致,实现行政管理从“管”到“融”再到“合”的斩断式蜕变。二是师生同餐共享“食光”。将取消教师食堂作为硬性任务,全覆盖再改造,杜绝教师食堂“弃而不用”问题,实现集约使用最大化。各学校师生菜品同锅加工,食堂面向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开放,供餐窗口、就餐场所师生共享。学校变行政个别陪餐为全体教职工全员陪餐,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等进校陪餐,对饭菜的外观、口味、质量、价格、份量以及学生就餐秩序、食堂工作人员服务等进行评价。三是菜品同价严防贪腐。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自主经营,师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统一收支,教职工在校就餐,自行缴纳生活费,实现菜同锅、餐共食、价等质,老师学生成为“饭搭子”。将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成效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效的重中之重,设立“清廉伙食费”公示栏,每月公开收支明细,全力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让廉洁之风吹拂校园每个角落,让每份餐食都成为滋养童年的美好记忆。
二、“三公开”堵严校园食品安全“风险点”。一是阳光采购公开透明。自2023年8月起,各学校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材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实行统一集中采购,均在梁平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依规进行,食材采购中标单位在区教委备案,同时对中标单位实行黑白名单制管理,严防围标串标、量身定做、暗箱操作等虚假招标。新鲜蔬菜、水果、干货、调味品等原辅材料,由学校作为采购人集中带量采购。及时公示食材采购价格、供应商资质及第三方质检报告,建立完整的食材溯源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追踪。二是家校共管双轮驱动。全覆盖建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畅通直送问题渠道,建立处置反馈机制。邀请有烹饪经验和热情的家长作为家长炊事员,定期到学校食堂参与饭菜制作过程,双桂幼儿园“舌尖上的安全看得见”家长进厨房活动,被市食药安委办、市市场监管局作为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经验做法全市推广。组建家长监督员队伍,不定期检查食堂食材种类、数量、品质、单价和食材储存环境、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操作流程等。挑选对食材采购有了解的家长担任家长采购员,参与学校食材供应商的筛选和实地考察,比对不同供应商的食材质量、价格和信誉,确保食材新鲜、安全、价格合理,屏锦二小“让家长参与食堂管理”作为清廉学校优秀实践案例向区清廉重庆建设总专班和市清廉学校建设专班推荐。三是数字赋能食堂监管。将智慧化监管和日常检查相结合,各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覆盖率达100%,菜品同锅加工,实时、全方位、无监控死角,确保后厨加工、贮存、分餐等全流程可视化监管。每周食谱在学校公示栏上公示,每天对实际菜品进行图片和视频拍摄,并及时发布到学校膳食管理群中,接受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三、“闭环链”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火墙”。一是强化规范管理。学校制定并细化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的规章制度,强化学校对食堂工作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对餐饮服务全流程进行安全管控。二是夯实问题整改。建立学校自查和督导检查2个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相关业务科室跟进指导、打表推进,督促责任学校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完成整改任务。三是健全制度保障。及时梳理食材采购、食品安全、供餐质量、食堂财务管理等方面典型问题,联合区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印发区级相关制度,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推动各校建立健全食堂管理规章制度69个,系统构建校园“三同三公开”制度长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