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以特殊教育学校为示范,积极探索清廉特校建设新路径,通过“政治建设+制度创新+协作模式”三维发力,形成具有巫山辨识度的清廉特校建设新模式。
一、聚焦“政治铸魂+思想淬炼”建强“三支队伍”。一是铸就干部团队“清廉之魂”。坚持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把清廉学校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专题行动2次,设立干部清廉先锋岗2个,评选清廉先进标兵3名,促成清廉建设与党建工作、思政德育、干部培养一体推进。二是涵养教师队伍“清廉之骨”。持续开展党风廉政专题教育、师德师风集中约谈、廉洁风险预警提醒,主动建立师德评价细则,设置8类32项考核指标,引领教师绝对干净守廉,保持“零违纪”良好态势。三是融通工作专班“清廉之脉”。持续探索清廉建设“按时开展、动态交流、定期复盘、举一反三”四步工作法,并抓好主题党日、书记讲堂、专题党课等3个专项工作与清廉建设紧密融合,推动形成领导主导、专班主推、师生主体的清廉建设工作格局。
二、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建实“三项机制”。一是建立财务收支阳光晾晒促廉机制。建立财政补助、社会捐赠及资金使用、物资发放账本,并定期公开晾晒,确保每一次救助行动、每一份福利发放均在阳光下运行。2024年累计公示财政补助及社会捐助资金80余万元,用于加装无障碍电梯、优化学生三餐膳食等项目,惠及残障学生500余人次。二是建立核心岗位分级管理强廉机制。完善《教师廉洁从教评价细则》等制度20余项,明确85项主要职责、梳理96个风险点、实施127条防控措施,按照资金流量等指标分成四级岗位差异化管理+交叉管理,完善“岗位分级管理表”,按风险从低到高赋色管理,对排名靠后的及时调整交流。三是建立开门接受监督意见助廉机制。主动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立“信息公开专栏”,公开监督热线,收集群众意见。启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阳光APP,成立膳食监管家长委员会,用数字手段+家长监督从源头防范和压缩腐败空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开展“沉浸式”监督活动3场,收集建议5条,覆盖师生300余人次。
三、聚焦“特校主体+多方协作”建好“三类模式”。一是构建“师生互动”模式共绘清廉“底色”。持续开展“清廉大课堂我喜欢”“优良家风我传承”“清廉手抄报”“家风故事征文”“共创廉洁文化活动室”“公众号和视频号双线并进强宣传”等主题活动,师生互动覆盖率达100%,校园廉洁文化氛围测评满意度达99%。二是构建“普特融合”模式共创清廉“亮色”。将清廉学习融入影子研修“122”跟岗模式,完成跨校跟岗培训10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43次,形成精品教案800余份。坚持与县域内107所普校建立联动机制,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与清廉学校建设互融共通。组织教师跨学校开展廉洁文化主题班会等工作,教师累计参与160余人次。三是构建“校社护苗”模式共扬清廉“本色”。完善特校学生职业教育与就业帮扶机制,着力探索“医教康”“职教产”“艺教技”“个教心”“校社企”五维十线融合育人模式;与30余家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开展以“清廉建设”等主题联建活动20余次,助推廉洁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惠及全县师生及爱心人士8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