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区县信息

南岸区赋能中小学科技教育助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升

日期:2024-10-08

重庆市南岸区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聚焦抓好科技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推动科技教育全员参与、全域覆盖,探索出青少年科技教育实施新途径和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了科学教育高质、高速、高位发展之路。

一、加强领导,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整体谋划。一是统筹谋划。南岸区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建设一流科技教育强区为目标,优化由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教委、区财政局、区科技局等18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架构,统筹推进全区科技教育规划、组织、保障和督导,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工作保障。二是构建体系。坚持以发展教育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培育人才为根本,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科学教育体系,切实发挥好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推进科学教育赋能学校发展。三是完善机制。建立青少年科技辅导站,实施科学副校长制度,协助制定学校科学教育发展规划。探索幼儿园到小学到初高中,从班级到学校到社区,全学段、全方位、全员、全域覆盖科技教育新实践,抓好普及和创新的青少年科技项目,全区青少年科学普及率达100%。将优质社会科技资源引入课后服务,开展线下科普宣传,做好科技教育加法,为科技教育高质、高速、高位发展提供保障。

二、筑牢基础,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建设科教阵地。区域统筹建成全国首批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1所、“科创筑梦”全国青少年科学工作室1所,国家小平科技实验室2所、市级科技教育特色校5所、市级中小学科学教研工作坊3个、市级普通高中创新基地5个、“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学校6所。指导各中小学建立科学实验室、科创实验室、新型创客空间等实践场所150余个,打造“校校有阵地,处处有科技”的环境;依托珊瑚实验小学、天台岗小学等市级科普基地力量,联动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科技馆、南山等科普基地,打造科学教育“组合拳”。二是构建科教团队。倡议教师“人人都是科技辅导员”,完善“一站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即1个少科站;35个教育集团+276所中小学、幼儿园+276名科技教育主管行政+206名专职科技辅导员),建立3级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含专职科技教师206名+兼职科技教师1116名+全员科技志愿者),通过研修培训、自培引育、点对点精准指导等方式,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教育团队。三是培育科教强师。依托“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坊”等平台,结合师徒结对、论坛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分批分期分层开展研修活动,夯实专业能力,抓实梯队建设,提升区域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一批引领科技教育发展的骨干名师和学科教师,努力当好青少年科技启蒙者和引路人。仅2023年,即开展科技辅导员专题培训25次,参培教师达1200余人次,已获评全国高级科技辅导员3名,全国中级科技辅导员20名。

三、矩阵管理,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全面提升。一是营造科教氛围。加强线上线下科普工作,创新形式、内容和载体,组织科学家、科普志愿者、科普讲师团等资源深入校园和社区,广泛开展“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等系列科普活动。2023年,开展“院士专家校园行”科普讲座活动15场,参与教师近600名、学生2.4万人;组织全区中小学约5.9万人次开展了数十场形式多样的科普、科教活动;利用暑期,将科技、科普课堂等公益活动引入社区,为社区青少年科普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统筹布局项目。围绕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要求,搭建起适应各学段、各层级的青少年科技项目体系,从普及的“三小”(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活动到创意发明、创客教育、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项目,着力发展人工智能等特色科技项目,打造了青少年机器人联赛、超级建筑师大赛、智创巴渝等具有南岸辨识度的科技赛事活动,为青少年开辟了广阔的学习和展示空间。仅2023年,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的人数累计超5万人次。三是促进实践育人。持续创新“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工作,有效实施独具南岸特色的“1+1+1”,即“基础+提升+创新”科学教育课程改革行动,实现了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全市之先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现为“未来科技之星”),激励科技创新表现突出的青少年,形成榜样引领效应;搭建理论与应用连接桥梁,每年组织区域中小学参加教育部科技类白名单竞赛和活动约40余项,共获科技竞赛国际级奖项37个,国家级奖项84个,市级奖1360个,获奖成绩一直位列全市前茅。截至目前,南岸已在国际和国家级青少年机器人各类竞赛活动中斩获20余个冠军。

四、协同育人,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一是链接高校资源。中国科学院大学、海军航空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6所高校与辖区8所中小学幼儿园共建贯通型教育集团,以高校优势学科、师资、项目助力中小学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附属科技中学,将大学的优质科教资源引入中学教育,让国科大的院士、博士等进校园、进课堂,共同打造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贯通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二是实施“青英计划”。联动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等5所在区高校实施“青英计划”。借力高校资源,为具有科学兴趣及科研潜质、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少年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育平台,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融入大中小学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化、规模化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三是推动川渝协作。签订《川渝青少年科技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推动两地青少年科技教育深入交流,促进两地4所中小学实现校际合作,共同举办科技节、机器人竞赛、人工智能竞赛、骨干教师交流培训等系列活动,参与师生达500余人次,通过两地引领、科教结合,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和要素,共育科技创新时代新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