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文理学院多措并举激活博士后人才新动能

日期:2025-09-05

重庆文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将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生力军落实“三强化三深化三突出”举措,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充分激发博士后人才创新活力

一、强化系统重构,筑牢博士后工作发展基石一是强化战略重构。面对传统博士后工作站资源分散、学科壁垒分明的问题,学校以战略眼光推动结构性变革,于2021年创造性整合优化原有两个市级工作站,组建校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从“学科导向”向“问题导向”的战略转变,为跨学科研究和产业需求对接提供制度保障。招收学科从2个拓展至9个,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多点支撑”的跨越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文理样本”,为全市博士后工作站转型提供经验借鉴。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重庆文理学院博士后管理办法》等体系文件,落实重庆市博士后“黄金十八条”等政策,构建涵盖招收、在站管理、考核评价、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全链条的制度体系。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待遇保障,博士后数量显著增长5年博后资助到账经费超3000万元,解决博士后后顾之忧,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三是强化平台支撑。学校将博士后工作置于科技创新体系核心位置,集中资源建强3个国家级、2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平台矩阵。通过推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与跨学科联合攻关,专项设立博士后科研基金,为博士后开展前沿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提供坚实支撑,充分激发其创新潜能。

二、深化协同共生,破解博士后引育资源瓶颈一是深化资源共享机制。建“校校+校企”矩阵式协同共生模式主动与重庆大学等7所市内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24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招收、联合培养博士后,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果共赢”的良性生态。二是深化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共同招收、联合培养方式明确双方责任权益,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和一体化培养方案。博士后招收数量实现指数级增长,3累计招收143人,实现高端人才资源的快速集聚,有效破解“引才难”困境。三是深化激励导向机制。完善激励政策,为全职进站博士后提供每年不低于30万元的薪酬,建立科研成果奖励、创业扶持等在内的多层次激励体系。配套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与突出贡献者倾斜,构建起“薪酬保障—多元激励—发展支持”的全链条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三、突出产研融合,彰显博士后服务发展实效一是突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95支博士后牵头的团队,精准对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居、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需求,构建“企业出题、博士后解题、成果落地”的快速转化机制,让博士后人才“沉”到产业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突出高质量成果培育。通过完善的支撑体系和激励机制,博士后团队获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30余项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9项,争取经费2300余万元,并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斩获金奖。三是突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通过技术转让、联合开发等形式,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将成果留在流水线上”推动创新成果直接应用于产业一线,服务C919国产大飞机材料研发、京东方新一代液晶面板研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攻关支撑江津区建成全国首个丘陵山区无人化智慧农场等,成“人才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博士后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