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国际合作新路径,扎实推动教育强市规划和八项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在服务发展中展现财经高校的责任担当。
一、构建“两种体系”,服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构建“学历+职业+国际”三维人才培养体系,共建重庆技术转移学院。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开展技术转移方向研究生学历教育。通过“专业学院+技术转移学院”联合培养模式,实现学历学位教育与职业能力培训贯通,2025年首届硕士招生20人。构建“培育+支撑”双轮驱动模式,推动职业培训与国际协作。已培育西南地区技术转移人才30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经理人占比超过60%,国际技术经理人20名;构建产业专家支撑体系,吸纳100余名专家。
二、建设“两大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承建“中国技术交易所重庆中心”。整合高校院所、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和要素交易资源,构建“一网一厅一中心”重庆技术交易体系,融入互联互通的全国技术交易网络。建设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先投后股”“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模式创新,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资本化路径,支持项目累计融资10亿元。构建“培育—赋权—转化—产业化—资本化”的成果服务路径,首个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案例实现从技术到商品的产业化突破;已引育孵化在渝企业5家,其中科技型企业3家。
三、做好“两篇文章”,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依托重点实验室与院士专家工作站,搭建金融科技研发中心,聚焦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发与数字金融产品开发,成功申报自主知识产权30余项。1项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成果转化领域,“三维指静脉识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成为重庆市高新区“先投后股”改革试点首批4个项目之一。升级“高新金服”平台,为全市科创企业提供一体化金融支持。建设成渝地区产业数据可视化产业云图。已在咨政、科研、教学等多种场景中嵌入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