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理工大学“四个坚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日期:2025-08-15

重庆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样板高校打造和“一流学科”建设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政治铸魂,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一是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党委人才工作会议、样板高校打造动员部署会等全校性会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全校思想。二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奋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完善“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党建“双创”矩阵建设重大项目组、科研攻关团队等功能型党支部,提升党建质效。学校获批教育部高校党员基本培训试点单位获评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获批新时代党建“双创”示范高校,入选清廉重庆建设最佳案例、重庆市高校党建“十大案例”,涌现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一批先进典型。三是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市教育大会精神,顺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攻克精密位移测量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原创纳米时栅技术成果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检阅,北京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中白基础科学研究合作倡议,牵头成立“一带一路”产教协同共同体,专利转化合同金额连续位列全国高校50强,在科技部单项成果转化榜单中位列全国第7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案例。

二、坚持思想引领,答好铸魂育人必答题。一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质量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编制《重庆市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学校被推举为重庆市课程思政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形成“课堂教学、红色育人、社会实践、网络空间”四个课堂联动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获批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4个,入选重庆“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在延安、井冈山等地建设28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连续多年获评重庆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习近平经济思想研习社获评重庆市优秀基层宣讲集体。二是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送到有“枪炮声”的地方锻炼,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成西南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士继书香农场”等劳动教育实践,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高校,获评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点建设共同体示范点、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摘金夺银。三是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组织开展师德考核评选、师德师风大讨论,编发师德读本、拍摄专题片,常态化全方位宣传展示师德先进模范事迹,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优秀教师典型。坚持引育并举,出台“人才二十条”及配套制度20项,培育高水平人才,汇聚省部级以上人300多人次,引进全球顶尖人才3名,占同时期全市引进人才总量的七分之一。

三、坚持以文化人,厚植校园文化底蕴。一是构筑重理工文化体系。凝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理工打开方式”深挖校史精神富矿,凝练了“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兵工基因”为内核的文化根脉大力弘扬首任校长李承干先生“值得吾人尽力而为者,唯有教育”的教育情怀,形成了“团结一致向前看、千斤重担一起挑、撸起袖子加油干”昂扬精神风貌。布局“一轴、两翼、多点”的校园景观体系,基于学校历史元素修建“三亭一廊”“校友林”“书香林”“红梅林”,校园环境“有历史”“讲故事”二是强化文化场馆建设。红岩展览馆、校史馆充分展现了学校历史文脉,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红岩展览馆入选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汽车科技馆广泛传播中国汽车文化,获批教育部高校场馆育人平台、重庆市科普基地知识产权展览馆增强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成为知识产权文化传播重要载体三是深入开展文化育人实践。以文艺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常态化开展“艺术大师面对面”“高雅艺术进校园”“红岩文化月”等活动,精心实施“一学院一精品、一学院一特色”文化培育工程,原创《余祖胜》《士继门》等话剧、舞台剧,话剧《红色的岩》获评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

四、坚持守正创新,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一是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完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月研判、定期通报等常态化机制,持续抓好讲座论坛阵地管理,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归国留学人员、民族宗教等工作。强化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创作出一批优秀的网络评论作品和选拔优秀网络评论人才队伍,连续多年实现无重大负面舆情,有力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二是持续推进智慧校园、节约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率先建成智小理AI大脑,获评“智慧高校数字化转型杰出奖”“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倡导文明用餐、“光盘”行动、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获批国家“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入选“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心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宣传、电信网络诈骗安全宣传教育,连续12获评“重庆市高校安全稳定先进单位”。三是搭建全媒体平台宣传矩阵。创新实施新闻重点选题策划及线索报送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被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报道数量呈几何倍增趋势,连续多年获评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优秀校网通站,官方微信、微博影响力保持在重庆市高校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