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化工职院以四举措打造“五元四链”市域产教联合体新范式

日期:2025-06-05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部署,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模式重构、服务升级四项举措,探索形成“政、园、企、校、研”五元协同共生、“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该模式实施以来,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0余个,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教材26部,技术研发到款额突破千万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2万余人,为重庆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创新协同机制,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一是建立三级议事协调体系。构建联合体秘书处理事会、学院专班工作组、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会三级联动机制,形成“1+1+1+N运行架构(1套章程、1个理事会、1个实体平台、N项协同机制),实现重大事项快速决策。二是打造实体化运营平台。以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载体,设立秘书处办公室和科研平台,投入500万元实验设备,组建12人博士科研团队,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三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制定《联合体章程》等3项核心制度,建立权责清单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联合体规范高效运行。通过机制创新,实现78家成员单位深度协同,解决产教融合“虚而不实难题。

二、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共生共享新平台。一是共建物理空间载体。长寿经开区提供2万平方米场地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协同创新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五大功能板块,改造升级学生公寓等配套设施。二是搭建数字赋能平台。建设联合体信息共享技术平台,开发线上课程12门,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实现资源精准对接。三是构建人才资源池。建立校聘企用互聘机制,26人入选长寿英才计划,6人进入川渝科技专家库,双师型教师占比提升至75%。通过资源整合,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化工新材料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标志性平台,破解产教融合“貌合神离”难题。

三、重构培养模式,培育产业急需新人才。一是动态优化专业布局。联合100余名企业专家修订53个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模块化课程,获批重庆市先进材料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二是创新贯通培养体系。开展“专本贯通培养,与4所本科院校、7所中职学校合作开设13个贯通专业班,应用化工技术本科招生343人。三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与川维化工等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开设现场工程师订单班,年培训技能人才4000余人次。通过模式创新,年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有效缓解技能人才“供需脱节”难题

四、升级服务层次,赋能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强化技术攻关。签订“聚苯硫醚生产过程中废水处理技术突破”项目,获企业横向经费485万元,发明专利49项,孵化企业12家,14项成果实现转化。二是搭建创新载体。立项教育部应用技术推广协同创新中心、长寿区企业研发创新中心、重庆市应用化工技术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资源库等项目,建成公共检测服务中心等实践平台。三是拓展社会服务。年培训危化特种作业人员3000人次,承办各级技能大赛20余场,服务企业200余家。通过服务升级,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优秀成果转化奖,认定市级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成果,建设经验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成为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