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坚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四化协同”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心理育人成效,取得显著成效。
一、优化机制建设,推动心理育人体系“规范化”。一是建立“红橙黄蓝绿”五级分级预警干预机制。形成“心理普查-动态筛查-重点访谈”的监测链条,每学年实施心理测评建档率98%。二是构建“校-院-班-寝”四级预警网格管理模式。制定《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心理健康状况月摸排制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等,形成“筛查识别-评估分级-干预跟进”闭环流程。三是打造“校家社医警”五维联动机制。建立重点学生家长月沟通制度,开展亲子沟通线上培训,组织心理健康专题家长教育会101场。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共建诊疗绿色通道,联合社区民警建立危机应急响应机制,引入社会心理机构专业力量,形成五维联动格局。
二、创新教育载体,推动心理实践活动“品牌化”。一是打造“三心”特色活动矩阵。构建“心青春”健康操竞赛、“心阳光”主题班会、“心梦想”微课创作等品牌项目,年均开展以生为本、心育赋能的学生心理健康活动60余场。二是实施“五育融合”涵育工程。通过思政课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专业课设置心理教学目标,体育课建立成长档案,美育课开发艺术疗愈项目,劳动课创新“心光励行”实践,实现五育协同育人。三是创建数字化服务场景。依托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学生心理预警机制,开放线上咨询预约系统,年均处理网络心理预警1500余例。
三、强化过程管理,推动成长护航“全程化”。一是构建“三立”发展指导体系。大一“立心”聚焦角色转换,开展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达3000人次;大二“立德”侧重人际交往,组织专题教育40期;大三“立身”着眼职业发展,实施就业心理辅导覆盖率达95%。二是建立“1+1”分类帮扶机制。对学业困难学生实施结对帮扶,对家庭变故学生启动应急援助预案。三是实行“四包一”跟踪管理。对危机个案实施心理中心、院系领导、辅导员、心理委员共同研判管理。
四、夯实队伍基础,推动心理服务“专业化”。一是建强五支育人队伍。构建专职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朋辈支持员、课程教师协同体系,年培训量超120学时。二是实施双线能力提升计划。专职教师通过案例督导、技能比武提升专业水平,兼职队伍通过“心理微课大赛”“谈心谈话竞赛”锤炼实务能力。三是打造朋辈互助生态。建立校级学生心理社团,年均培育朋辈支持员150余名,年均开展朋辈辅导300余人次。四是完善保障支撑体系。建成350平方米心理健康中心,年均接待1700余人次,开发校本教材1部,获评市级学生心理比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市级优秀组织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