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育人新范式

日期:2025-06-30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以“空间重构、活动浸润、文化铸魂”为路径,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通过打造“微空间+主题场域”的立体化育人矩阵,开展“理论+实践”融合的沉浸式文化活动,实施“一栋一主题”的特色化楼栋文化建设,以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试为契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可感可知的育人场景,着力打造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重财范式。

一、用好物理空间“边角料”,拓展社区微空间。学校充分挖掘学生社区育人空间,盘活资源,将闲置在社区各角落的“边角料”打造成空间治理的“金边银角”。一是以“空间改造”为抓手,有效盘活校内闲置资产。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改造社区老旧用房,将社区闲置空间改造为“知识充电站”与“生活服务岛”双核驱动的功能聚合体。二是以“美学赋能”为引擎,创意打造学生社区打卡地标。结合地形特点,美化公寓楼外架空层、社区楼梯、墙面等,打造社区“非遗文化长廊”“心情彩虹梯”等,让社区跃升为青年学子的创意打卡地标。三是以“数智窗口为延伸,构建无缝衔接的社区媒体矩阵。社区宣传栏加装电子显示屏,动态展示社区主题活动实况,循环播放国家安全、反诈教育情景短剧等内容,构筑起沉浸式、多维度的立体宣传教育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群体的社区认同感和安全感知度。

二、激活学生成长“自驱力”,提升文化浸润实效。学校积极推动育人力量“沉下去”,激活社区活动“热起来”,激发学生主体“动起来”。一是推动社区由“宿舍圈”向“成长圈”的转变。引导党团组织在社区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年话语,打造身边的红色微课堂。开展“校领导午餐会”,通过“面对面”交流,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施“财子”成长计划,实施朋辈引航+学业导师制,鼓励优秀学生代表“结搭组队”开展学业辅导活动,推动骨干教师队伍走进社区,开展学术讲座、生涯规划指导等活动,凝聚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全时全域的育人合力。二是谋划社区活动由“形式创新”向“文化浸润”的转变。依托“薪火放映室”观影活动品牌,通过“反诈电影周”“红色电影月”等,持续开展光影润心主题电影展播活动,打造“观影-研讨-实践”育人模式。将专业特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活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及四季节气特色,举办剪纸、做花灯、制风筝、包粽子等非遗文化活动,开展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活动,让二十四节气从“古老历法”转化为学生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文化符号。三是鼓励学生由社区“居住者”向“参与者”的转变。进一步健全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运行规范,打造“学生议事厅”,为学生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有效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学生社区自管自治、充满活力的良好建设格局。

三、打造主题楼栋“特色群”,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以“一栋一主题、一楼一特色”为建设思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教育特色,打造红岩先锋、清廉金融、国防教育、非遗四季、茶竹清风等多栋主题公寓楼,形成“党建铸魂、廉洁筑基、国防励行、文化润心、诚信立本”的“五位一体”的特色育人场域。一是以红色文化为根基,打造红岩先锋主题楼栋。通过珍贵历史图文、革命先辈事迹、红色经典故事等生动载体,全面展现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与奋斗历程,让学生在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中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二是以清廉文化为主线,打造清廉金融主题楼栋。联动永川区金融机构打造清廉金融教育警示基地,融合警示案例、廉洁榜样与学生创作,打造主题承诺厅、分层教育廊、清风互动角。三是以强军文化为支撑,打造国防教育主题楼栋。将学校征兵工作站、国防教育阵地、退役军人工作站、军人特色寝室设置在国防主题教育公寓楼之中,创建退役军人特色寝室10间,组建学生朋辈互助队伍,开展“退役士兵讲堂”活动53场,形成“征兵宣传-军事训练-职业发展”全链条育人体系。四是以非遗文化为纽带,打造非遗四季主题楼栋。通过“一核三翼”重构空间,打造众创空间非遗工坊、主题楼层“非遗角”、校内外实践基地融合,打造包括农耕文化节、手艺夏令营等“非遗四季”活动体系,激活非遗文化生命力。五是以职业诚信为内核,打造茶竹清风主题楼栋。立足学校会计专业特色,将茶竹文化中“茶性清廉、竹节刚正”的精神内核与会计职业操守深度融合。通过环境浸润与实践育人双向联动,设置行业警示案例墙,开设茶艺、竹编等沉浸式体验课程,将崇廉尚洁理念深植学生内心,为培养“遵准则、明底线、重操守”的新时代会计人才筑牢思想根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