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创新实施“四课堂融合”工作模式,通过构建“信仰课堂”“第二课堂”“团队课堂”“实践课堂”,全面激发学生青春活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搭建“信仰课堂”,铸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一是深化理论学习。通过专题学习、“早安重化”晨读活动、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年累计开展学习活动160余场,覆盖师生3.3万余人次。与此同时,学校举办业余团校两期,培养入团积极分子230人;开展第十一期校院两级青马工程,培训团学骨干750人,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服务意识。二是以榜样引领学生向上成长。学校开展“重化之星”“两红三优”评选表彰工作,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集体32个、优秀个人526名。创新策划“耀重化之星,扬五四精神”主题情景演讲式表彰大会,通过榜样人物的生动讲述,激励学生努力奋进、追求卓越。三是强化团属宣传阵地建设。学校微信公众号关注量突破2万人,累计发文500余篇,总浏览量达12.5万人次;策划并拍摄《雪域高原上的语言桥梁》《梦开始的地方》等主题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0万次,充分展示了学校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和青春力量。
二、构建“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依托“第二课堂”平台,注册率达100%,全年活动参与人次超过2.7万人次;牵头举办运动会、毕业歌会、60周年校庆晚会等大型活动10余场,组织传统节日主题活动18次,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集体意识。二是深化美育和艺术教育。学校开设6门美育选修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市级文化艺术活动。在“校园之春”“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进一步彰显校园文化育人成效。三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学校通过精准辅导和专家指导,组织学生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重庆市选拔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2项,充分展现了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能力和潜力。
三、强化“团队课堂”,夯实团学组织建设基础。一是巩固团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两课一制”制度,加强智慧团建和基层团组织建设,全年发展团员200名,推荐50名优秀团员入党,为党培养可靠后备力量。二是深化团学改革。学校召开第五次院校两级学生代表大会,完成新一届学生会换届选举,组建13个校级学生部门,吸纳140名学生骨干和200名大学生艺术团成员,为学校团学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三是规范社团管理。学校现有学生社团47个,全年开展活动100余场,打造“一社一品”品牌模式。多个社团在市级及以上活动中获奖,茶艺社等社团通过举办“中华非遗文化课堂”,为国际学员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四、拓展“实践课堂”,提升学生服务社会能力。一是社会实践成果丰硕。学校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返家乡”“扬帆计划”等志愿服务活动,3200名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团队中,2个团队入选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团队,相关事迹被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扩大了学校社会实践的影响力。二是志愿服务亮点纷呈。学校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6支队伍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校团委作为重庆唯一高职院校代表受邀参加重庆市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特别访谈节目,展示了学校青年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三是全面服务地方社区。学校在22个社区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累计服务1000余次。校内志愿服务项目116次,特别是在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中,560名志愿者展现了高水平的协作能力和奉献精神,获得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