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深入实施“实践育人”工程,通过组建大学生应急救援学生社团,建设安全应急科普体验平台,深入开展安全“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实践活动,大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持续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安全应急人才支撑。
一、培育学生救援队精品社团,打造安全品牌“金名片”。一是多方合力强队伍。2011年,学校立足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组织成立大学生“青蓝救援队”社团,是重庆市内第一支大学生应急救援队。青蓝救援队采用PDCA管理模式、项目化运作、联盟化拓展的运营模式,依托公共安全教育体验馆、智慧应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大学生应急救援孵化中心等,在市区应急管理局、中国安能集团、专业教师等校内外专家指导下,接受专业的应急救援知识技能培训,成为一支掌握救援知识技能、拥有救援意识和救援作风、具备协同和整体执行救援任务和应对突发情况能力的队伍。现有成员100余人,累计参与学生1200余人,是重庆市应急管理局的大学生预备队。二是多元融合提素质。以“应急先锋·红安筑梦”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开设“新时代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特色思政课程,将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一体融合,培育政治素养高、实战能力强的高素质应急人才,在各项技能大赛上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国家级15项、市级53项。构建“教学+实践”应急科普服务体系、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会服务育人模式,累计到重庆区县乡镇开展培训3448场,受益人数达到100万余人。救援队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大多服务在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线,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保驾护航。三是扩大影响树品牌。2021年荣获重庆市高校“一校一品”优培育建“成长潜力团学工作品牌”。2022年、2023年荣获重庆市“一校一品一社”优秀学生社团及品牌培育建设优秀团学工作品牌。2024年,团中央基层建设部指导中国青年报社开展高校“活力社团”风采展示活动,学校“青蓝救援队”在全国3000余所高校10万余社团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活力社团。
二、聚焦公共安全体验馆建设,厚植安全文化“新沃土”。一是升级扩容强硬件。把满足公众安全知识需求和提高公众安全素养相结合,着力建成公共安全教育体验馆,场馆面积超2500平方米,馆类设备设施齐全,体验项目完备,包括施工安全、火场逃生、交通驾驶安全等VR多场景体验,以及心肺复苏、结绳逃生、高处逃生、消防灭火实战等多种体验、救援培训项目等。二是内外开放助安全。推行校内学生应急安全教育全覆盖,全体学生均到安全体验馆进行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学习,开展实践锻炼。面向社会各界人员开展安全知识科普教育、安全防护、救援技能等培训,2021年以来,公共安全教育体验馆已实现年社会服务1.1万人次。三是传播文化有作为。以公共安全教育体验馆为实践基地,学校在推动全民树立安全防护意识、普及安全应急知识、掌握安全防护逃生技能等安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市万州区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基地、万州区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万州区百安坝街道市民安全教育体验中心,为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三、用力提升全民安全素养,实施安全服务“五进”。聚焦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隐患排查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积极开展安全素养提升“五进”工程,近2年累计组织相关活动150余次,师生参与近2000人。一是安全普及润人心。青蓝救援队深入基层、走进一线,在18个区县90所学校以及社区乡镇企业,开展应急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与应急技能培训,累计发放宣传单4万余张、宣传手册1万余册,制作宣传展板200余块、海报500余张。与万州区百安坝程家社区等基层单位长期合作,开展常态化安全文化培育,受益人数10万余人。为乡村振兴贡献“桥头堡”应急力量,到万州区马槽村、梁平区滑石村等地开展安全知识科普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等个性化服务,得到村民一致好评,连续四年获评重庆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二是隐患排查筑防线。每年定期与街道社区联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小区楼道、消防通道等公共区域存在的杂物乱堆乱放、电线乱拉乱扯、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等进行整治。配合社区干部入户检查家庭用气、用电,宣传防火案例,普及火灾、交通等应急案例逃生技能,引导群众主动开展家庭安全隐患排查,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三是特色教学见长效。与万州中加友谊小学联合开展“安全特色课堂”,构建“实景演练、互动体验、意识养成”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新模式,对90个班5000余名学生开展安全特色教育教学,让安全意识的种子从小根植于心、融入日常,持续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