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高校信息

重庆工业职院坚持“三抓三促”深化学生评价改革

日期:2025-02-21

重庆工业职院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第五代教育评价理论为支撑,坚持“三抓三促”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为社会培养输送一批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抓机制促运行,推动评价改革落地见效。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学校将学生评价改革列入学校综合改革重点事项,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学工部牵头负责、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齐抓共管全员协同配合、校外企业等有机融入的工作格局。二是构建工作机制。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评价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评价工作机制坚持统筹谋划、紧抓评价重点、强化闭环落实,明确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逻辑理路、框架结构及评价标准等。三是探索运行方案。学校紧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探索并实践“三阶递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分年级、分阶段、分类型制定方案,明确个性化综合素质提升清单,提高学生为人、为事、为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助推学生综合素质递进式发展

二、抓需求促发展,重构评价体系多维突破。一是优化指标体系。聚焦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需求,围绕德智体美劳5个维度完善50余项二级指标100余项测评标准,增加用人单位重点关注企业忠诚度、责任心、沟通能力等,探索构建高职学生动态化、发展化、立体化“5+X”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凸显职教特色。基于学生未来职业方向、职业角色等,增设相关指标维度,强化实践应用能力评价,确保评价内容与职教特色和职业需求紧密衔接。三是重构评价路径实施差异化评价策略,根据生情设定增量评价指标,建立“绝对标准+相对标准+个性标准”的多维评价结构针对学生的文体素养、综合能力等无法统一测评的问题,充分运用人人对话”“人机对话现代测评技术,助力个性化的能力素养得到高效评价。四是强化结果应用。运用协同评价智慧平台生成学生画像适时反馈进行精准分析,做到“以评促改、以改培优”,实现“评价—改进—再评价—再反馈”的评价育人循环确保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研究成果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重庆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50余次,典型案例获国家级奖项3项、市级奖项3市内外40余所高职院校来校交流学习,在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分享2次,经验做法获广泛好评并逐步推广。

三、抓协同促共育,汇聚评价资源多方交互。一是实现数据协同。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推进校内各部门用人单位等多方评价信息的标准化,持续规范完善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数字底座,对齐各评价主体数据颗粒。推动评价主体间横向数据共享联动,畅通家庭、学校、用人单位等主体的评价信息,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交互建立数据协同新高地。二是拓展主体协同。构建以学校、社会、企业、第三方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组织结构,设置岗位实习、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评价等重要指标,发挥评价“风向标”功能。三是实施平台协同。建成学生综合素质协同评价智慧平台,将招生、就业、教学、学工、党团等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数据孤岛”连通,畅通学生评优评先、推优入党和就业实习评价等为一体的应用体系,实现学生画像、成绩预测、精准资助、行为告警、心理咨询、学业辅导等10余个业务模块的开发、部署和应用,达成学生数据信息的互通共享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聚力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巴渝青年技能之星为代表的优秀学生群体,学生荣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等奖项2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均保持在 96%以上,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9万余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