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力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为主题主线,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一、内外联动,健全内涵丰富的育人机制。一是纳入战略发展规划。将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纳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五项行动”之一,强化大思政育人顶层设计。二是健全完善研究机制。设立“两路”精神专项研究基金及专门学术研究机构——“两路”精神研究院和交通文化研究中心,推动大思政研究阐释整体发力。三是建立政产学研联动机制。与交通运输部政研室、重庆市交通运输委、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中交集团、平陆运河集团、川藏公路博物馆、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等50余个政府部门、大型国企、博物场馆、兄弟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定期交流沟通机制,激发大思政育人联动效应。四是健全宣传工作机制。与中央电视台、重庆日报、“学习强国”“理响青年”等主流权威媒体及新兴媒体加强合作,形成“新旧融合、多网联动、数智赋能”的矩阵式宣传工作新机制。
二、多元立体,打造特色鲜明的育人载体。一是大思政课丰富立体。组建“两路”精神银发宣讲团,7年来先后在万州、雅安、成都、三沙等地开展宣讲62场次,受众3万余人次。组建青年学生寻访团,融入研学及社会实践200余次,“行走的思政课”丰富立体。二是思政品牌特色鲜明。“校长讲校史”连续15年开展,已成为新生校史校情教育的文化品牌。“两路·一梦”社会实践、“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中师生持续10余年重走川藏线、青藏线,成为触动心灵的育人品牌。三是育人平台坚实有力。打造集历史、文化、艺术、科技于一体的“两路”精神育人园,与校史展览馆、首任校长穰明德生平画传展矩阵发力,成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干部师生教育培训的重要场所。四是网络思政掷地有声。建成“两路”精神专题网站,校园网、专题网、官方微信等平台联动发声,实现60个二级网站专题宣传文章全覆盖。开发《感悟“两路”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构建纵向相通、横向相连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五是团队合作成果丰硕。“两路”精神研究团队聚焦“两路”精神与国家战略、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重大议题,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校级资助课题110余项。
三、聚合发力,取得亮点纷呈的育人成果。一是研究阐释提质增效。国内首部“两路”精神研究理论专著《弘扬“两路”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出版,2023年获评中国公路学会首届“交通好书”。《川藏公路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构建的机制及路径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学校成功承办的全国“两路”精神理论研讨座谈会,新设立“两路”精神专项课题12项。二是主题场馆辐射面广。“两路”精神育人园、校史展览馆、穰明德生平画传深度结合3D、VR、AI数智技术,面向师生校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等社会各界深度宣讲,新时代“两路”精神的引领力持续提升。三是网络作品爆款出圈。微电影《桥人生·桥天下》、专题片《传承弘扬“两路”精神银发宣讲团》、歌曲《两路》MV创作完成,3部原创作品点击量突破450w+、点赞42w+,开启“两路”精神思政育人新手段。四是数智赋能屡获佳绩。“两路·一梦”社会实践团队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感悟“两路”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入选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五是权威传播成效显著。中宣部党建网、中国交通报、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雪域高原上的精神丰碑》《弘扬“两路”精神 续写天路赞歌》等“两路”专题报道20余篇。中央电视台五集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彰显重庆交大人修筑“两路”、为国奉献的质朴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