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行政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行政规范性文件

下载文字版 下载图片版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渝教师发〔2016〕1号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的通知

 

有关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市属各师范院校: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148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培养质量,现将《重庆市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并组织实施。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6年2月19日

 

 

重庆市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

 

为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14〕28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管理的通知》(渝教师〔2013〕22号)精神,进一步优化重庆市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小学教师,根据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培养要求,在研究国内外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小学教师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按照“全科构架、实践取向、课程统整、适性扬长”培养理念,特制定《重庆市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

《重庆市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下称《培养方案》)体现了重庆市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基本要求,可作为高校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和开展教育教学与评价的重要参考。

 一、基本理念

(一)全科构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主要采用综合培养、大文大理、先综合后分方向、一入学就分方向四种模式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综合培养,分向发展”成为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普遍共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不分学科,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为全科构架,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既符合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不分学科以及小学教师多学科授课的趋势,又适应我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朝着“微型化”、“小班化”方向发展所面临的很难配齐各科专任教师的实际,更是对破解当前深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融合改革难题的积极回应。小学全科教师要淡化学科界限,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有机整合,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应建构实践取向的课程体系,它是传统的教师培养课程遭遇困境之后的必然选择,反映了教师知识研究的最新进展,体现了教师专业实践性本质的必然要求。

首先,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应突出未来教师基于实践的理论建构能力的培养,引导未来教师善于把自己的成功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其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应打破固守遮蔽实践性按照学科体系来架构的学科逻辑,以回归生活世界、关注现实问题、还原实践情境三维度来建构,体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实践对小学教师的新要求。再次,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应注重养成教育,引导未来教师四年全程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积极反思教育实践,主动建构实践知识,全面发展实践能力。最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应强化实践意识,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课程统整

小学全科课程培养体系一是应克服根据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不同素养,把教师培养课程支离为不同学科分工培养小学教师的分科课程,漠视小学教师作为人的整体性、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的复杂性的弊端。二是应避免小学教师培养课程相互隔离,课程门类越来越多,课程时数越来越膨胀,效率却越来越低下的状况。三是应注重融合的教师教育强化课程的统整与综合,实现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融合、执教学科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融合、执教学科各分科课程融合、教师教育课程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这种融合还包括“3﹢1”教师教育两阶段课程的结合和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专业机构与优质小学实施课程的合作。

(四)适性扬长

不分学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并不是不求学生形成专长,而是在全科培养的前提下,为学生适性发展提供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与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在某些领域上形成专长,成为“多能一专”的教师。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关爱小学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宽厚、教育科学知识扎实、艺术修养良好,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技能熟练,具有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能胜任小学多科教学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关爱小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广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系统掌握从事小学多科教学、教育科研与教育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并在某些领域上形成1-2项专长。

3.养成熟练的小学教师职业专门技能,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小学多科教学、开展小学教育科研与进行小学教育管理的能力,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三笔字”合格,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国家要求。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艺术修养,具有健康的体魄与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最长修业年限6年。

(四)毕业要求

思想政治合格,对师德有深刻认识,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2学分,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三笔字”考试合格,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达到学校相应要求(另文规定)方能毕业。

(五)授予学位要求

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建议表

小学教育专业为教育学专业,与高师院校其他教师教育专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其课程结构不必囿于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独立实践课程的传统构架,在合目的性与合科学性的前提下,把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课程分为通识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四大板块。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建议表如下:

 

课程类别

性质

学分数

占学分数比例

 

通识基础课程

   必修

54

33.35%

选修

10

6.17%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67

41.36%

专业拓展课程

选修

16

9.88%

综合实践课程

   必修

15

9.26%

总学分

   必修

136

83.96%

选修

26

16.05%

理论(必修)

 92

67.64%(占必修学分比例)

实践(必修)

44

32.36%(占必修学分比例)

 

四、课程设置表

(一)通识基础课程(共64学分,必修54学分,选修10学分)

1.必修课程(必修54学分)

 

序号

课程名称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总/周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36/2

4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54/3

3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28/2

2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6/2

1

5

形势与政策

1

1

理论:18/2,实践:1周

2-3

6

思想政治实践课Ⅰ

 

3.5

 

5

7

思想政治实践课Ⅱ

 

2

 

4、6

8

综合英语Ⅰ

3

 

54/3

1

综合英语Ⅱ

3

 

54/3

2

综合英语Ⅲ

3

 

54/3

3

综合英语Ⅳ

3

 

54/3

4

9

计算机文化基础

1

1

36/2

  1

10

人类与社会

2

 

36/2

1

11

人类与自然

2

 

36/2

1

12

科学-技术-社会

2

 

36/2

2

13

音乐与舞蹈Ⅰ

1

1

36/2

2

音乐与舞蹈Ⅱ

1

1

  36/2

3

音乐与舞蹈Ⅲ

1

1

  36/2

4

14

美术与书法Ⅰ

1

1

36/2

2

美术与书法Ⅱ

1

1

  36/2

3

美术与书法Ⅲ

1

1

  36/2

4

 

15

体育与健康Ⅰ

1

 

36/2

  1

体育与健康Ⅱ

1

 

36/2

  2

体育与健康Ⅲ

 

1

38周/1次

  3

体育与健康Ⅳ

 

1

  4

16

军事Ⅰ

1

 

36/2

  1

军事Ⅱ

 

1

不少于15天

  1

合计

37.5

16.5

856(理论)

 

 

2.选修课程(学生至少选修10学分)

 

序号

系列

要求

开课学期

1

人文社会科学系列

学生必须在本系列至少选3学分

3-4

2

自然科学与技术系列

学生必须在本系列至少选3学分

3-4

3

艺术、体育健康教育系列

学生必须在本系列至少选2学分

3-4

4

综合素质教育讲座

6个讲座计1学分,学生必须在本系列至少选2学分

3-4

 

(二)专业核心课程(共67学分,必修67学分)

 

序号

课程名称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总/周

  1

汉语通论

3

 

54/3

1

  2

中外文学Ⅰ

2

 

36/2

1

中外文学Ⅱ

2

 

36/2

2

  3

儿童文学

2

 

36/2

2

4

阅读与写作

2

 

36/2

2

5

解析几何

3

 

54/3

3

6

高等代数

3

 

54/3

2

7

数学分析

3

 

54/3

1

8

小学教育学

3

 

54/3

1

9

中外教育史

3

 

54/3

2

10

教育名著名篇导读与经典影视赏析

2

 

36/2

3

11

小学生心理学

3

 

54/3

2

12

教育心理学

2

 

36/2

3

13

教育管理

1.5

 

28/2

3

14

小学校本教研

2

 

36/2

5

15

现代教育技术

1

0.5

28/2

3

16

小学融合教育

2

 

36/2

6

17

小学教师语言表达与沟通礼仪

1

2

54/3

1

1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2

 

36/2

4

19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训练

1

2

54/3

5

20

小学语言与文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2

 

36/2

4

21

小学语言与文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训练

1

2

54/3

5

22

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2

 

36/2

4

23

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训练

1

2

54/3

5

24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

 

18/2

4

25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训练

1

1

36/2

5

26

小学艺术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

 

18/2

4

27

小学艺术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训练

1

2

54/3

5

28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分析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1

1

36/2

5

合计

54.5

12.5

 1208

 


(三)专业拓展课程(分方向选修,学生至少16学分)

 

拓展

方向

课程

名称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总/周

小学语言与文学课程教学

文学概论

2

 

36/2

6

美学原理

1.5

 

28/2

6

文学名著名篇鉴赏

1.5

 

28/2

6

小学生阅读指导与训练

1

1

36/2

6

小学生写作指导与训练

1

1

36/2

6

英美文学

2

 

36/2

6

小学英语语音与诵读

1

0.5

28/2

6

小学英语歌曲与表演

1

0.5

28/2

6

小学语言与文学课程教学案例评析

2

 

36/2

6

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教学

概率统计

2

 

36/2

6

初等数论

2

 

36/2

6

数学文化

2

 

36/2

6

小学数学竞赛指导

2

 

36/2

6

科学技术史

2

 

36/2

6

小学科学实验

1

1

36/2

6

小学科技制作活动

1

1

36/2

6

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教学案例评析

2

 

36/2

6

小学生品格与社会课程教学

伦理学

2

 

36/2

6

社会学

2

 

36/2

6

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

2

 

36/2

6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案例评析

2

 

36/2

6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学校体育学

2

 

36/2

6

健康教育学

2

 

36/2

6

小学体育游戏的设计与指导

1

1

36/2

6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案例评析

2

 

36/2

6

小学艺术课程教学

中外艺术史

2

 

36/2

6

少儿歌曲演唱与指挥

1

1

36/2

6

少儿器乐演奏

1

1

36/2

6

简笔画

1

1

36/2

6

手工制作

1

1

36/2

6

电脑美术设计

1

1

36/2

6

小学艺术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

1

36/2

6

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案例评析

2

 

36/2

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综合工艺实践活动

 

2

36/2

6

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2

36/2

6

创造发明技法

1

 

18/2

6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指导

1

 

18/2

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评析

2

 

36/2

6

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

儿童异常心理学

2

 

36/2

6

儿童心理测量与评估

2

 

36/2

6

儿童心理咨询、辅导与治疗

2

 

36/2

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

 

36/2

6

小学学校管理

小学学校管理

1.5

0.5

36/2

6

小学班队管理

1.5

0.5

36/2

6

小学班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5

0.5

36/2

6

小学校园文化设计与指导

1.5

0.5

36/2

6

小学校本教研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论与新实践

2

 

36/2

6

教育统计与测量

2

 

36/2

6

教育行动研究

1.5

0.5

28/2

6

教育质性研究

1.5

0.5

28/2

6

 

(四)综合实践课程(必修15学分)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总/周

1

教育见习

4

8周

1-6

2

教育实习

6

18周

7

3

教育研习

2

4周

1-8

4

 毕业论文(设计)

3

6-9周

8

 

合计

15

 

 

 

 

五、实施说明

(一)开展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高等院校要将《培养方案》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的重要参考,充分发挥《培养方案》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质量。

(二)《培养方案》中通识基础必修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为开展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高等院校应统一设置的课程。通识基础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各高等院校可在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实际与优势灵活取舍。

(三)专业拓展课程设置了小学语言与文学课程教学、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教学、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小学学校管理和小学校本教研九个领域。其中,小学语言与文学课程教学、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教学和小学艺术课程教学三个领域设置了16个学分的课程,其余六个领域设置了8个学分的课程,学生必须分领域选修,至少选修16个学分,自主形成1-2项专长。

(四)《培养方案》中的综合课程形态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需要,以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养成为皈依,整合相关学科课程而成,它是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取向的重要体现。本方案鼓励相关高等院校淡化学科界限,以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需求为主题整合分科课程,超越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防止拼湊或简单组合课程内容。各高等院校应加强综合课程的研究与教材开发,致力于建设成为真正的融合课程。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