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细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职责的建议》(第1372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共同研究办理,关于细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职责清单事项已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细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职责清单事项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全面规范我市非学科类培训市场秩序。一是细化职责分工。自2021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委全力推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规范化治理,参考借鉴浙江、上海、湖南等省市做法,实地调研万州区、九龙坡区、永川区等区县现状,充分采纳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文化旅游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等部门意见,研究制定《重庆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指南(试行)》(渝教发〔2023〕3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十六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实施意见》(渝教监管发〔2024〕2号),明确教育部门负责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行政审批、日常监管、投诉处置等工作,科技、文旅、体育等部门负责履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行业监管职责,形成了教育部门主管,科技、文旅、体育等部门协同配合的治理格局。二是加强协同监管。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定期召开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协调会,研判我市校外培训治理形势,研究解决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系统化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标准、从业人员资质、场地设施条件、教学安全防护等办学标准。探索数字化赋能校外培训治理新场景,全力打造“社会·培训机构监管”应用,聚焦“培训材料超前超标、培训场所安全隐患、培训机构‘爆雷跑路’”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场所安全、培训资金、办学质量、风险预警”4大核心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化办学评价指标,颗粒化部门监管事项,信息化协同治理数据,破除业务主管部门监管盲区,形成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合力。三是震慑违法行为。加快推进校外培训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明确行业监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边界,畅通综合行政执法会商渠道,建立健全违规培训线索移交机制,加强校外培训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全面启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推动执法数据共享互通,形成校外培训管执协同合力,重点打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混乱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一个舒心、放心、安心的校外培训环境。
二、下一步工作
市教委将持续协同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等单位,调整优化监管方式,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提升办学质量,推动我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