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93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刘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为中小学教师群体减负的建议》(第0935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市教委高度重视为中小学教师群体减负工作
近年来,市教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减轻教师负担。一是建章立制,推动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聚焦减少督查考评事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各类报表、严格借调教师四个方面,列出减负十二条清单,推进工作落实落地。二是配足配齐教师,会同编制部门严格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督促区县加快实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坚持“四严禁一严肃”原则,对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从严控制、严格程序、明确时限和规范管理。三是推进数字教育建设,加大涉及教师各类数据跨部门整合力度,精简教师和基层学校数据填报等重复性工作,推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四是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督促区县全面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经费主要用于参与教师和相关人员补助,把补助实实在在发放到教师手中,激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强化工作督导,将中小学教师减负纳入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指标体系,督促区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
二、建议采纳情况
您从优化教育生态环境、合理调整分工、厘清家校管理
边界、严格开展工作监督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强的建议,市教委立足职责职能,具体意见如下:
(一)关于“优化教育生态环境,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建议。市教委严格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各项要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密切联动相关市级部门,全面梳理、摸排影响教师减负工作落到实处的事项,强化源头治理、分类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公布区县中小学教师减负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持续优化育人环境。
(二)关于“合理调整分工,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主线不动摇”的建议。市教委督促各区县按编制标准配足配齐教师数量,通过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招募退休教师到中小学讲学,开展教育研究指导等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拓宽行政后勤人员的来源渠道。鼓励学校引进文艺工作者、体育教练员、科技人才、退休教师等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多种渠道充实课后服务力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三)关于“厘清家校管理边界,科学实施教师评价”的建议。严格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下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进一步理清家校育人边界。市教委联合市妇联印发《重庆市加强家校共育助推“双减”落实的十条措施》,持续提升家校协同育人质效。强化宣传引导,让更多的家长充分的理解教育规律、正确看待教师职业,理性科学认识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主动配合学校和教师承担育人职责。
(四)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文件,严格开展工作监督”的建议。市教委坚决扛起落实中央各项部署的政治担当,持续发力整治教育各项形式主义,严格督查学校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评价。将教师减负落实情况纳入开学检查和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点督查内容,畅通举报渠道,严肃处理违规行为,持续推动《意见》和减负清单落地落细,持续见效。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强化协同联动,加大与市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精简各类报表、整合各类活动的方式,减少对学校和教师群体的干扰,纵深推进教师减负。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加大检查力度,严肃追责问责,推动各地各校全面落实教师减负各项举措。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和家长正确理解教育、看待教师,积极参与协同育人,持续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