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全市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建议》(第0607号)收悉。经会商市人力社保局、市科技局、市社科联和市发展改革委,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紧扣数字重庆建设“1361”总体部署,聚焦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共建共享、数据驱动、应用为王、安全为要”,在优化数字教育基础环境、完善数字教育平台体系、丰富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和提高师生数字素养水平等方面协同用劲,着力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不断夯实数字评价基础支撑。一是持续改善云网基础条件。以数字重庆“一朵云”和“一张网”建设为牵引,优化“渝教云”服务质量,不断深化重庆教育宽带网应用,为线上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云网条件保障。目前,骨干节点带宽达100G,区县上联骨干接点带宽达10G,全市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接入带宽全部达到100M以上,市级教育信息系统迁移上云比例达100%,云环境运行稳定。二是加快推进数字底座建设。按照“应编尽编、应归尽归”原则,依托数字重庆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IRS),积极推进“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等7类产业创新主体数据)、“学”(高等院校、高校双一流学科、高校学生等4类高校教育数据)、“研”(实验室体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9类创新研究数据)、“用”(科技成果奖励、成果转化激励、技术合同登记等7类科技成果转化数据)、“才”(高层次人才、渝悦行动计划、新重庆引才计划等14类科技人才数据)等数据的编目归集,推动形成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标体系。目前完成195类、3217项、4378万条数据归集。三是积极谋划科技评测应用场景。推行“一地创新、全市共享”机制,面向高校征集数字教育应用“一件事”场景,探索构建“一舱一表一图一榜一报告”的多维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快打造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实战实用标志性成果。聚焦“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深化“四链”数智融合。目前,谋划了“科技攻关在线”“科技成果在线”“仪器共享”“科技平台在线”“科技人才在线”“科技传播列车”等8个“一件事”应用场景。
(二)不断提高教育数字治理水平。一是注重教育数字治理的统筹谋划。对标数字重庆“市—区县—镇街”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这个最大特色、最大亮点,优化完善教育“市—区县—学校(市—高校)”三级治理架构,积极推进“教育服务”跑道建设,谋划设计教育多跨事件,着力打造教育领域“带不走的数字化能力”。目前,全市已完成90项教育城市体征数据的梳理编目和归集工作,依托已有数字化应用场景,初步完成大学毕业生服务、涉教舆情问题、校园传染病问题、校外培训纠纷问题等多跨事件的“市—区县—学校(市—高校)”三级处置流程设计,实现教育治理架构与现代化城市治理中心的全面对接。二是深入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创建计划。支持高校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要求,在基本环境、资源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数据管理与分析、制度保障、网络安全等方面协同用劲,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教育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11个区县,550所学校加入市级智慧校园建设行列。44所学校入选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学校。三是全面提升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印发《重庆市教育系统党组织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考核评价办法》《重庆市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工作指标》和《重庆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与高校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严格执行7×24小时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网络安全“零报告”制度。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工作保障,会同网信、公安部门,督促指导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隐患排查、漏洞通报和问题整改。
(三)不断丰富数字资源供给。一是不断扩大数字资源区域共建共享规模。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中小学数字教育发展研讨会,分享成渝地区数字教育发展新成果,探索区域数字教育协同发展新路径。开通川渝教育资源共享专区等特色板块,扩大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规模。二是着力丰富数字资源呈现形式。聚焦师生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由高校图工委牵头,47所高校联合出资集中购买数字资源,种类包含图书、期刊、音频和视频等。目前已汇集数字图书23万种、万方期刊文献1.4亿篇、考试资源44万条、视频资源5万个、音频资源14万个,资源总量达77TB。三是不断深化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建成重庆市高校数字图书馆平台。制定《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庆试点实施方案》,整合重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建成重庆智慧教育平台,进一步优化平台资源配置,拓展平台应用功能,全面融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相关进展被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快报》刊载。
(四)持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能力。一是加强数字素养提升推进力度。印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通本科高校智慧教学工作的通知》,鼓励高校教师积极探索适应数字化要求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组织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基地及优秀案例申报,优化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发展环境。我市成功入选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二是强化数字化专项应用研究。立足数字重庆建设技术需求驱动,在数智科技方向布局实施数字重庆共性算法智能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和基于大数据的基层智慧治理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等重大专项,推动人工智能共性技术平台、典型应用场景等领域的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积极引导开展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多篇咨政建议获得市领导肯定性批示,《“互联网+教育”与教师表现性评价研究》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二等奖。三是不断深化教师职称评价改革。出台《重庆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2018年起,市属高校全部采取自主评审方式开展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高校职称评审自主权,明确“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主设置岗位,结合岗位空缺情况开展教师职称评审,并将通过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岗位,实现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有效衔接”。
二、下一步工作
(一)在数字资源供给方面。进一步深化川渝教育资源共享专区建设,持续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规模和质量。推动制定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教育相关标准规范,促进教育平台互联互通、数据有序流转、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推进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和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建设,积极开发建设新形态数字教材,构建面向学习全过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积极参与“慕课西部行计划”2.0,积极引进东中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指导高校创新运用数字技术开发建设高品质在线课程,推动我市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和办学实力提升。
(二)在数字教育评价方面。深化教学评价改革,重构面向人才培养目标、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数字化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注重线上线下教学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制订智慧教学过程性评价实施细则。鼓励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在线考试系统等平台,使用多样化、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全面评价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利用大数据构建学生精准学习画像,努力为学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在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提高方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分层分类推动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运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共同体发展,配合开展第二十八届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组织申报第三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进一步把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纳入到理论研究、咨政建言、社科普及等各项业务工作中。充分利用社科普及基地和资源,对推进全市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我市目前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情况进行宣传普及。支持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结合教师发展和学科专业特点,实施“一校一策”,逐步完善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
(四)在数字治理效能提升方面。加强数字治理顶层设计,印发《高等教育突破跃升专项行动方案》和《数字教育创新支撑专项行动方案》,分步实施,协同推进。全面梳理教育核心业务,运用“V”模型方法,采取“规划设计一批、成熟入库一批、立项实施一批”的推进方式,以“渝快政”和“渝快办”平台为载体,加快“科创大脑”“科技攻关在线”“惠学生” “数智强师” “产教融合”和“校园智治”等应用场景谋划和建设,指导区县加快推进研学旅行、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校园危化品管理等“一件事”场景的建设和应用,有效促进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体系重构、机制重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3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