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复函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804M/2024-00058 [ 发文字号 ] 渝教议函〔2024〕153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教委
[ 成文日期 ] 2024-06-24 [ 发布日期 ] 2024-06-24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1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刘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建议》(第0417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市教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工作要求,采取“标本兼治、多跨协同、统筹推进、综合防控”策略,有序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各项工作。

(一)统筹协调,完善机制,压实责任链条。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市教委牵头印发《重庆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关于强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解决“小眼镜”突出问题的通知》等制度文件,对全市教育系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二是完善协调机制。印发《关于建立重庆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重庆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市级层面,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与各区县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责任书》,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区县年度考核。区县层面,区县政府将近视防控纳入部门及镇街绩效考核,区县教育部门纳入对学校内涵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区县卫生健康部门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考核。

(二)优化条件,加强监管,改善用眼环境。一是完善硬件建设。各区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学校教室灯光、黑板、课桌椅和学校卫生设备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各区县累计投入超30亿元完善硬件建设,升级改造110余万间教室照明,更换100余万套课桌椅,学校创新推进“走廊花架”“生态教室”“阳光农场”建设等,为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视觉环境。二是开展采光照明抽查每年联合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室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工作,围绕学校采光方向、采光系数、窗地面积比及照度平均值等情况进行抽检,并针对抽检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三是开展交叉督导检查。每年对全市41个区县开展近视防控工作交叉督导,以督导促质效,以交流促提升,不断建立完善划片督导、跨区交流机制,全面推进我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

(三)强化队伍,规范监测,培育典型标杆。一是建强专业防控队伍。建立“市级—区域—区县”三级近视防控体系,设立6家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3家区域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40家区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承接单位。教育系统加强区域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承担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干预和防控指导任务。持续实施“百名医师进校园计划”,建立“一校双卫”管理模式,全市卫生副校长配备率100%二是高质量开展监测。市教委持续推进近视防控哨点监测,将监测结果作为市政府激励项目和区县政府考核的指标。运用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把严格审核近视防控宣传、监测和干预相关机构资质纳入“八张问题清单”,督促区县全面自查自纠,严防无资质机构或人员入校开展宣传、监测、干预等活动。三是典型示范引领。强化全国近视防控试点区县和改革试验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8个区县获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县)、试点区(县),遴选并命名7个区县为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县),203所中小学、幼儿园为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特色学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积累经验。

(四)家校共育,共促双减,提升宣传氛围。一是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市教委从“亲自然、常运动、足睡眠、讲营养、重预防”等方面引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用眼习惯,创造良好的家庭视觉环境,定期提醒家长关注孩子视力异常现象,尽早开展科学干预、矫治。2023年共计发放宣传画册90余万册,致家长的一封信80余万份,召开家长会2000余场,全方位提升家长防近意识。市妇联实施“家庭教育百场讲座进万家”项目,1.2万名讲师团成员深入村社、院坝、企业、学校送教上门。二是扎实推进“双减”。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对教育教学行为、招生行为、社会事务进校园等进行严格规范。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聚焦“双减”政策,深入落实督学责任制,强化办学行为过程督查。深化校外培训治理,紧盯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等关键节点,严厉打击隐形变异违规学科类培训。2023年教育部门联合科技、文旅、体育等部门,检查培训机构2.72万所次,查处违规培训行为722起,市级层面通报14起违规典型案例。三是加强主题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健康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将近视防控纳入学校健康教育体系,组建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多形式全方位普及爱眼护眼、科学用眼知识,市教委、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每年利用“爱眼日”“爱眼月”等时间节点,大力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近年来,累计举办专题培训1200余场次,专家讲座1400余场次,发放近视防控手册290余万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您提出的“进一步深化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抓好近视防控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视力检测”“进一步形成家校防控合力”等4条建议,市教委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充分吸收,进一步聚焦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提升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管理成效。

(一)进一步强化“双减”政策。狠抓《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重庆市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的落地落实,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考试;加大校外培训机构审核与监管,区县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对培训机构开展突击检查。以专题讲座、寒暑假书记校长培训班、暑期政治学习等为契机,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双减”政策宣讲。全面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坚持监督重过程、考核重评价、成果重展示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开展“双减”督查工作,使“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走深走实。

(二)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持续依托官方微信、广播等媒体,正面宣传引导教育家长调整教育观念,强化对孩子近视防控重要性认识,提高家长对孩子正确用眼教育能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从低段开始持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用眼习惯。依托“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打造学校健康教育品牌,持续巩固“线上+线下”宣传模式,扎实推进近视防控专项宣传,充分发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实现全社会、全方位综合近视防控宣教格局。

(三)进一步强化视力监测。督促指导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严格落实每年1次学生健康体检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要求,加强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档案智能化管理,动态分析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指标,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对视力正常但存在近视高危因素或远视储备不足的儿童青少年,加强教育引导,督促改变高危行为。针对视力初筛异常和近视学生,给予高危预警,引导学生及时到专业机构接受医学验光等专业诊疗,控制和减缓近视的发生发展。严格审核近视防控宣传、监测和干预相关机构的资质,严防无资质机构或人员入校开展宣传、监测、干预等活动。

(四)进一步强化考核与激励。持续将各区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指标。严格按照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的《重庆市“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将视力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科达标监测内容。继续开展近视防控激励项目评审,将评审出的激励区县作为样本区县打造,总结典型经验和案例,争取全国推广。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45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