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共促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建议》(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312号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会同市体育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委历来高度重视体教融合工作,始终坚持以理念融合为导向、资源融合为抓手、赛事融合为支撑,精准施策,多方发力,推动体教融合全方位发展。您提出的5条建议,已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的相关文件和工作中得到体现。
一、印发相关文件
2021年8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精神,下发了《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渝教办发〔2021〕29号)。2021年9月,联合市体育局印发了《重庆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渝体〔2021〕254号),成为了加强我市体教融合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23年12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召集我委和市体育局研究起草了《重庆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文件围绕体教融合的“堵点痛点”和“短板弱项”,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训练、师资队伍建设、场地器材建设、体育工作评价等提出具体要求和明确规定,并聚焦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三大内涵,从教学改革、办学条件、评价机制、组织保障四个方面,全方位营造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升的良好环境。
二、落实工作举措
(一)抓机制创新,提升体育教师执教水平。与市体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印发《重庆市大中小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实施方案》,鼓励退役运动员转型为学校体育教练员,在任职条件、职称评价标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聚焦学生竞技表现和专项定向培养,积极探索教练员进校执教经验。联合市运动员发展保障中心举办首届优秀退役运动员转岗学校体育教练员培训班,着力提升执教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抓基本普及,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着力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新型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把开展体育服务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重要载体,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三)抓竞赛活动,拓展体育竞赛活动平台。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整合教育、体育两个部门的体育赛事资源,着力构建覆盖每一个学生的校级体育竞赛体系、覆盖每一所学校的区域性体育竞赛体系和覆盖学生每一个运动项目的市级体育竞赛体系。以班级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团为补充,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全体的体育主题实践活动和竞赛活动,使学校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和价值得到更大释放。
(四)抓协同发展,凝聚学校体育发展合力。推动各级体校与中小学校合作,通过与学校联办或共建的方式,将运动项目布局到中小学校,建立不同年龄段青训梯队,实现了学校课余训练与体校专项训练有机结合。按照“自愿参加、自主确定、自主选择”的原则,引导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等专业力量参加学生课后体育服务,参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开展分专项、分阶段、分层次的课后体育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技能特长。
(五)抓督导评价,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稳妥推进我市中招体育考试改革,改进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实施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与质量监测,将健康教育知识、体能和运动技能三部分作为测试内容,建立健全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开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教育督导评价,将学校健康促进行动政策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测评等情况纳入教育督导,推动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落地落实。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面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使命,我委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继续把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健全机制,优化政策,夯实举措,强化保障,把体教融合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加富有成效,切实提高学校体育的综合育人质量。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