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49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喻体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边远区县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0491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资金统筹、促进多元投资和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的建议。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安排,我市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支出列入了生均公用经费保障范围进行统筹,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市级层面先后组织实施了薄弱学校改善、“全面改薄”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专项工程,2014-2020年累计投入28.79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边远区县学校信息化建设等,全市建有多媒体教室的中小学校占比达96.4%,农村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在发挥市场机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我市连续五年将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多元投入机制列入全市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要点,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市教委先后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了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等,全市中小学校宽带网络开通率达100%,出口带宽全部达到100M以上;采用财政“零投入”公开招标,引入企业投资建成了市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3.6亿人次。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上述市级平台为全市师生提供了优质的线上教学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统筹力度,落实国家关于财政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区县、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边远区县和薄弱学校统筹用好相关资金,构建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关于建立信息素养和技能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提升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采取多种举措推动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信息素养和技能考核评价机制建设方面,市教委围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的通知》,计划在2022年底前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学(含边远区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全员培训,构建分层培训、实践应用、精准测评一体化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在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专门设置了信息技术学科组,区县技装部门和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在申报职称评审时,可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申报中小学教师系列或者实验技术和教育研究系列,信息技术人员专业发展的通道畅通。针对增加区县技装部门和学校信息技术人员编制的建议,目前事业单位实行编制总量控制,在现有编制限额内,区县技装部门和学校可通过区县内部调剂余缺、优化结构等多种途径,缓解信息技术部门编制不足、人员配备不齐等问题。针对每校至少配备1名信息化专业背景的校长或副校长的建议,据了解目前各校基本形成了由校长或分管副校长统筹本校信息化发展的格局,部分学校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具有信息化专业背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重点支持边远区县和薄弱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并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进一步增加信息技术相关学习内容,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干部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三、关于建立集成商库,依托集成商创新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建议。2019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财库﹝2019﹞38号),对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提出了要求,明确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不得设置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作为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资格条件。关于建立集成商库,依托集成商统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的建议暂不符合上述政策要求。针对您关心的多家建设商分散零碎建设产生的弊端,下一步我们将督促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力度,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指南(试行)》和《重庆市教育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标准》等标准规范的推广应用,有序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1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