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53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教提函〔2020〕99号
市侨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建设校属微型英模教育基地的建议》(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538号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经与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英雄是人民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闪亮坐标,是国家的模范先锋。市教委历来重视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英雄模范宣传教育,积极将英模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和德育专题教育中,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英模教育开展情况
(一)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英模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8个,其中由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个,由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市级爱国主义基地71个,2019年新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1个。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杨闇公旧居和陵园、刘伯承同志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馆长、赵世炎烈士纪念馆等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人们铭记英雄烈士事迹,传承弘扬英烈精神,在全国有知名影响力,是我市开展中小学生英模教育和宣传的主阵地。近年来,由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牵头,先后组织6批全市教育系统开展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命名工作,积极利用教育基地开展向英雄烈士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其列入德育工作计划,组织人员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大力开展“党、团、队”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充分利用研学实践活动开展英模教育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和研学旅行是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中小学英模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重庆市是教育部批准的研学旅行实验区,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实验区,市教委稳步推进研学旅行试点,联合10部门印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10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组织专家研制《研学旅行课程指南》,确定了12个区县为“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200所学校为实验学校。积极发挥社会实践教育作用,推进市级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24家基地成为我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包括重庆市科技馆、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在内的45个单位向全市300万名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让广大中小学生在活动中从身心真切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英雄烈士的崇敬缅怀,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
(三)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厚植英模精神
一是积极开展英模精神进校园活动。以“弘扬红岩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以“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活动为契机,开展“小萝卜头”精神进校园活动,举办市级示范活动4场、示范讲解活动10场,开展“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巡回课堂150场,组织协调央视新闻新媒体直播首场活动和“童谣里的11·27”童谣传唱活动。二是用好“开学第一课”宣扬英模精神。市教委组织编排2020春季开学第一课《奋进!逐梦2049》视频栏目,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统一收看,弘扬李大钊、瞿秋白、赵一曼、董存瑞等一大批英雄烈士的热血奋斗事迹和拼搏牺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立志报国之心,取得了热烈的反响。三是营造崇尚英模的校园文化。下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导全市中小学校盘活利用校史馆、升旗台、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校园宣传栏等文化阵地,展示宣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
(四)充分利用红岩精神培育英模情怀
重庆是一座具有深厚红色基因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
重庆这座城市的红色标识。红岩精神是承载着党的精神财富的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红色钙片”,每年红岩三大景区参观人次超过1000万,红岩党性教育基地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班1540个,培训党员干部55040人次。全市教育系统充分利用这一本土红色资源,连续举办三期“红岩讲习所·教育大讲堂”讲习活动,大力开发红岩教育课程资源,通过“走进歌乐山”、“传承红岩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红岩祭英烈”“红岩小报童”等主题教育活动,彰显红岩文化非凡的生命力、教育感染力和影响力,引导广大学生了解红岩历史文化,熟悉红岩有关重要历史人物和故事,领悟红岩精神内涵,特别是深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英烈的感人故事,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爱民情感和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正直善良的优秀品质。
二、下一步工作
针对你们提出的三点建议,下一步,全市教育部门将积极盘活用好现有课程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英模教育,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大力弘扬宣传英模精神
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学校《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课等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大力宣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用好“战疫”教育资源,结合中小学复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重点讲述一线医务工作人员临危不惧、最美逆行的典型事迹,着力讲述各行各业敢于担当、执着坚守的勇敢行为,讲述全国人民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二)整合英烈教育资源
2020年起,市教委将积极配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状况,包括纪念意义、安葬情况、规模范围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认真梳理在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上发生在我市的重大事件、重要战役、著名英烈等,建设完善烈士纪念设施数据库,编制《重庆市烈士纪念设施地图册》和《重庆市烈士纪念设施图集》。进一步加强烈士英烈文化研究,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大力弘扬英烈精神。
(三)拓展英模教育手段
一是构建社会共育机制,积极协同宣传、综治、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注重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作用,搭建英模宣传育人平台,实现英模资源共享共建。二是拓展教育平台,依托各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微型英模展览室。依托重庆市青少年新媒体中心,推出网上英模展览室。结合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教育进校园示范项目,把革命英烈和革命先辈的有关文物、史料、英雄事迹、伟大精神根植于广大青年学生内心。三是融入教育活动,利用党日团日、少先队日、班队会和国旗下讲话等时机,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0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