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坚持课程资源与师资队伍“两手抓”全面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课程化建设
近年来,我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践教育“课程化”建设思路,全面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课程化建设。
一方面,抓课程资源建设,“基础+特色+平台”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资源体系初步形成。一是夯实基础课程。在全市5个国家基地、140个市级实践基地形成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等五大模块为主的实践教育基础课程。目前全市各基地已有基础课程800余门,已出版基地课程教材20余本。二是开发特色课程。抓实做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础课程同时,鼓励各基地因地制宜开发校本特色课程。近年来全市逐步形成了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课程,如万州基地立足三峡库区文化,引入万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东竹琴、甘宁唢呐及川剧等项目建成近百种不同的课程体验;荣昌基地以非遗文化为特色,形成以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非遗文化为核心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巴南基地以“闪闪红星耀中华”为课程理念、“长征精神”为主线开发出22个项目和60多个活动;三峡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依托馆内展品开发《溪山清赏》《母城文化》《如何复活一只恐龙》博物馆研学课程,重庆农博园立足“农教结合”,研发有“农耕文化”“民艺课堂”“独立探索”“野外生存”“科普教育”等八大课程版块,共计64个活动课程等。三是搭建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全市优秀实践教育课程资源,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实践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目前平台已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将上线试运行。
另一方面,抓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专家+科研”中小学社会实践教师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一是开展专项培训。先后组织开展多次全市基地教师培训,邀请全国著名综合实践活动专家进行授课,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发、STEM教育与基地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研学旅行等方面对全市市级基地教师进行培训,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二是成立专家团队。指导全市基地师资建设和课程项目设计,开展组织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对实践教育发展提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加强科研引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万州、巴南等基地先后完成《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研究》《利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基于地域特色的基地劳动教育课程研发》等相关课题,提升实践教育基地教师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