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市委、市政府关于控辍保学的决策部署,创新构建“责任环、数据环、帮扶环、育人环”四环闭合工作机制,推动控辍保学从“管住人”向“留住心”转变,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保持100%。
一、压实“责任环”,推动联控联保从“有名”到“有实”闭环。通过制度设计将各方责任串联成环,确保压力传导不衰减、协同联动不停滞。一是县级主导,高位推动。建立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教育难点机制,将控辍保学纳入全县核心工作盘。创新实施市管领导“1+N”结对帮扶(即1名领导干部结对N名困境学生),为63名孤儿等组建“一人一专班”,实现从宏观决策到微观关怀的纵向贯通。二是部门协同,联控联保。由县教委牵头,建立多部门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实体化运行“1+N”联控联保模式(即针对1名疑似辍学学生,组建由教育、公安、民政、镇街、学校等N方力量构成的专项小组)。深度融合“莎姐守未”法治品牌,并将每年3月、9月定为“控辍保学宣传月”,累计开展法治讲座87场、家长会185次,强化依法送学共识。三是教育主战,督导倒逼。县教委专班运行,构建“班子成员分片督、科室包校联、督学定期查”三级督导机制。在此基础上,强化结果运用,将控辍保学成效纳入学校赋色管理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学校赋红警示并约谈问责,以刚性约束确保责任在“最后一公里”落实。
二、贯通“数据环”,推动风险预警从“被动”到“主动”闭环。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构建起敏锐精准的干预链条。一是双线巡检早发现。线下严格执行“晨午检+缺勤追踪”,班主任当日核实,连续缺勤3天即启动家访。线上每月比对全国学籍与县级平台数据,精准识别“在籍不在校”等7类异常情形,自动触发预警。二是三账管理明底数。县教委统一建立并动态更新随迁子女、疑似辍学、辍学学生“三本台账”,各校对应落实“一校一案、一生一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三是闭环处置快响应。一旦发现疑似辍学,立即启动“发现—报告—劝返—销号”四步处置流程,3日内组建专班入户,确保联动劝返、闭环管理。
三、织密“帮扶环”,推动特殊群体从“入学”到“成才”闭环。秉持“一个都不能少”更要“每个都学好”的理念,为特殊群体铺设全程无忧的成长通道。一是送教上门护权益。秉持“全覆盖、零拒绝”原则,对重度残疾儿童创新“四定五送”机制,即定时间(每周一次)、目标、内容、方案,送知识、政策、健康、关爱、方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每周两课时,保障其受教育权利。二是全程守护助成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及入学“零门槛”政策,2025年春季资助困难学生20026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164万元,1336名随迁子女全部安置入学。推行“代理家长”与“十百千”家庭教育工程(研发10堂精品课、培育100名讲师、开展1000场讲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的守护网。三是留守儿童“暖心相伴”。打造“忠于所托”暑期公益托管品牌,设立34个服务点,服务3500余人。涂井小学创新实施“政府主导+公益支持”双轨运行模式,坚持零收费政策,被教育部确定为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
四、优化“育人环”,推动学校角色从“场所”到“磁场”闭环。将治理落脚点回归育人本身,着力把学校打造成吸引学生、成就学生的魅力场。一是教学提质激发兴趣。深化课堂改革,推广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组建10个县级教育共同体,开发“魅力忠州行”等35门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足学好”中获得成就感。二是心理护航浸润心灵。构建心理健康“3+X”联动机制,实现中小学心理辅导室100%覆盖,配备138名专兼职教师,常态化开展“童心相伴”团体辅导,为学生心灵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三是环境优化营造氛围。近5年投入约1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宽带与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同步建设“温馨宿舍”、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全力营造宜居宜学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