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以教育督导评估改革为突破口,聚焦“评价导向偏差、过程监管薄弱、结果应用乏力”等痛点,构建起“全学段覆盖、全流程闭环、全要素评价”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体系,全力破解县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县域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一、构建多维评估体系,明确改革方向。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制定《垫江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园)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将评估内容细化为7个一级指标、42个二级指标、67个观测点,实现评估内容全覆盖。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办学根基。深化党建引领机制改革,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考核,从思想和制度层面为学校发展筑牢根基,确保教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二是紧扣“双减”要求,优化课程教学。聚焦“双减”课程教学目标,设置“课程落实”“教学实施”“作业管理”等关键指标,严格把控教学过程,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推动“双减”政策在校园落地见效。三是优化三维考核,赋能教师成长。教师发展突出“师德师风—专业成长—激励机制”三维考核,要求教师每年参加校本研修不少于17次,县级以上培训不少于72学时,并将班主任工作实效、学生家访情况等纳入综合评价范畴,全方位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四是多元评价导向,聚焦学生发展。学生发展突出“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多元评价,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近视防控成效、劳动技能掌握情况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体质健康达标率低于85%的学校进行约谈,全面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二、创新督导评估机制,提升督导效能。从机制构建、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等多维度发力,切实提升督导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一是分层联动,构建三级协同督导体系。建立“学校自评-学区(共同体)测评-县级督评”三级体系。各校(园)以学年为周期,对照评估指标常态化开展自评,通过教育督导管理信息系统上传自评报告、获奖佐证等材料;各学区(共同体)通过联合教研、交叉检查等方式,按“3:5:2”比例实施等级评价;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建由督学、专家、家长代表等组成的专业督导团队,开展综合督导,实现督导力量的协同联动。二是数据驱动,推进技术赋能精准评估。开发“垫江县教育督导数据平台”,整合学校自评数据、督学巡查记录、学生素质监测等多源信息,形成学校发展电子档案。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家长、教师满意度调查,2023—2024学年度,家长满意率达97.86%,教师满意率达99.57%,以数据为支撑,推动督导评价更加精准、客观。 三是多元融合,创新动态化督导模式。采用“平时评价+专项督评+实地综合评估”多元融合的督导方式。平时评价依托责任督学日常督导和县教委明查暗访;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项督评,聚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每三年组织一轮实地综合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等形式,全面深入诊断学校发展状况,确保督导工作覆盖全周期、全方位。
三、强化督导结果应用,激发改革动力。聚焦督导结果转化,以结果为导向,将督导评价与学校发展紧密绑定,让督导“指挥棒”真正发挥实效。一是闭环问责,奖惩并行。构建“督导-整改-问责”闭环机制,对综合评估得分低于总分60%的学校,由县委教育工委对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敲响警钟,督促其正视问题、积极整改;对于连续两年综合督导评估得分低于督评总分60%的学校,责令班子全体成员辞职或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免职,以严肃问责倒逼学校提升办学质量。设立“改革创新奖”“质量提升奖”等专项奖励,对评估优秀的学校给予经费倾斜、增加评优评先名额等激励措施,激发学校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典型引领,经验辐射。每学年分类别评选前30%的校(园)为“督导评估示范校”,通过举办现场会、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推广经验,发挥示范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学校共同提升,推动教育质量整体进阶。三是精准帮扶,协同共进。建立薄弱学校帮扶机制,由示范校与薄弱校结成帮扶对子,开展精准帮扶,通过教师轮岗、联合备课、资源共享等方式,助力薄弱学校强化管理体系,全方位提升育人质量,逐步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