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强统筹、育匠才、抓改革、促发展,系统打好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四张牌,赋能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强统筹”,打好“顶层设计牌”。一是发展规划优先。县政府出台《丰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印发《丰都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丰都县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锚定“两群”地区职业教育高地办学定位。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丰都县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明确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等10部门支持职教工作清单。县教委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五年行动,大力推进职教提质培优品牌发展。二是投入保障优先。在经济下行、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年均投入超过5000万元支持职教发展,2020年以来新增3D打印机、电商直播实训室等设备2000余台,实训设备价值总额2132万元;县职教中心校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超过市定标准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32万平方米、超过市定标准4.92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达标率在赛马比拼专项排名中居全市第1。目前正在启动第二实训大楼建设,扩充职业教育教师编制,改建2个闲置小学为实训基地,确保2023年办学达标率达100%。三是资源配置优先。着力满足升学需求,推进中高职五年贯通一体化培养,与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信息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开展“3+2”联合办学,覆盖10个专业11个班级,打通升学“立交桥”。着力满足教学需求,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与四川南充蓬安县组建中职学校联盟,教学共研、教师互访、资源共享。着力满足发展需求,成立县长任组长的丰都县高等院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工作专班,积极引进重庆化工职业学校来丰建设分校区、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建设产业学院,补齐高等职教短板。
二、着力“育匠才”,打好“人才培养牌”。一是双线宣传抓认可。县委宣传部、县教委等部门联动人民网、丰都日报等,在中考填报志愿、中职入学、“五一”劳动节等重要时段,通过抖音短视频、电视台、公众号等媒介解读职教政策、宣传职教成效。坚持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通过开展一次劳模工匠进校园、一次职业教育体验、一次职业技能展示、一次职业技能培训、一次送技能入户、一场职教辩论赛等“六个一”活动,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满意率、认可度。二是德育为先立标杆。抓好思政育人,丰都县教委与长江师范学院、涪陵区教委合作共建成为全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试点建设共同体,县职教中心与涪陵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等7个单位探索“大思政育人”。创新入学、班团课、国防“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探索打造“扣条例学习、扣活动搭台、扣自我管理、扣组织管理”的“四扣”德育特色品牌,县职教中心获评全国德育创新实验学校。推行“尚上教育”,建设“四点半课堂”社会实践课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成人成才,职教学子罗小琴获评全国最美中职生。三是以赛提能强本领。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搭建国、市、县竞赛三级活动擂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大赛、中职学生技能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近三年师生在市级及以上获奖57人次。参照上级比赛项目设置校内竞赛,坚持开展校园主播赛、法庭辩论赛、招聘问答赛等十个竞赛活动,涵盖写作、表演、求职等多种类型,促进学生个性、多元、专业发展。职教学生湛雲茜参加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获得朗诵总决赛全国一等奖。据统计,学校每年为县内外行业、企业输送超过300名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
三、着力“抓改革”,打好“产教融合牌”。一是双元合作“深”。推动校企“双元”合作常态化,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习实训。建立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建成电子信息、土木建筑等7大类10个专业,新开办电商直播、增材制造技术等专业5个。校企双方累计合作编写《日用电器产品原理与维修》《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等校本专业教材8本,受到师生青睐。建立校企对接长效机制,与国内64家知名企业签订顶岗实习等合作协议、与5家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累计建成“校中厂”3个、校内外实训基地13个,实现每个专业均保持2家以上合作企业。二是双师建设“优”。着力锻造“专兼结合、校企互通、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深化校企联合培养,选派40名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遴选22名企业技师或工程师赴校担任专业教师,聘任行业导师8名,“双师型”教师达81人、占比达62%。构建分类培养体系,实施新教师3年成长、青年教师5年成才、优秀教师5年成功“355”工程,筹建企业“名师工作室”和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市级骨干教师14人,收获教师论文、编写教材、研究课题等成果305项,斩获国家级奖项6个、市级奖项19个。三是双向满意“高”。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1+X”证书试点项目11个,培养现代学徒100余人。邀请湖北中控润达、美迪空调等20多家全国知名企业到校开展双选会,招录率80%以上;15个校企合作班培养订单学生600余人,13名学生通过新加坡长航国际海运有限公司海员班走出国门就业,实现供需对接、毕业即就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满意度达95%,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98%以上。
四、着力“促发展”,打好“社会服务牌”。一是服务国家战略。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面向全县30个乡镇(街道)开展送技术、送文化等培训,近三年累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5万余人、乡村振兴人才400余人,催生“新农人”2680户。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发挥职教优势,对口帮扶丰都县兴义镇坦铺村、三建乡石龙门村、兴龙镇大岩树村等,帮助指导种植滕州马铃薯、青花椒等特色产业,带动80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每年开展残疾人短期技能培训100余名,社会培训满意度达100%。二是服务地方发展。立足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培养旅游骨干讲师400人,每年组织200余名师生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天湖景区、丰都小官山文化园开展导游讲解等志愿服务,与丰都县青龙乡政府、青龙瓦屋山茶厂合作打造“政校企”示范旅游实践基地。围绕建设现代畜禽产业基地需求,培训肉牛养殖技术625人、生猪养殖100余人。积极服务重庆有牛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丰都途安驾校等多家本地企业,创新开展员工到校培训、教师送教入厂,助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三是服务文化传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县职教中心专门建立“非遗”工作室,非遗“麦秆画”在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民族民间传统手工制作专项中荣获一等奖,神鼓舞登上重庆春晚、立项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传承民俗文化,服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都庙会,年均组织300余名师生参与巡游表演神鼓迎宾、震天莽号、奇容鬼面等特色展演,深受游客好评,职教师生成为丰都民俗文化的守护者、传承人、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