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保证时长、提升质量、形成特色”三大核心任务,创新实施制度、课程及协同“三维赋能”改革工程,推动全区中小学实现大课间100%达标,学生体质优良率有效提升,“小胖墩”“小眼镜”现象持续改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阳光体育新生态。
一、制度赋能: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三级督导机制。构建责任领导定期巡查、责任督学驻校督导、家长代表随机观察的三级监管网络,联合督导43次,建立整改台账12类。二是创新清单管理模式。制定30项基础活动项目、15类安全预案模板、8个质量评估维度标准化清单,试点配备“和小智”等智慧体育终端设备,实现活动数据全时段采集、异常情况5分钟预警响应。三是实施四维评价改革。将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运动技能掌握率、心理健康优良率、家长满意度纳入学校考核指标,实现全区所有中小学活动数据实时监测,形成“监测-反馈-改进”动态优化闭环管理机制。
二、课程赋能:打造全龄段特色图谱。一是学前教育游戏化重塑。研发“跃动童年”课程包,升级跳房子、丢沙包等12项传统游戏为体能训练项目,全区幼儿园采用率100%、在园幼儿参与率100%。二是义务教育阶梯化培养。依托广播体操、跑步操等基础项目,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开发狮舞操、花样跳绳等16类特色课程,全面构建“2+X”大课间课程体系,学生三项以上运动技能掌握率达91.3%。和平小学围绕绳梯训练研发的“一绳伴一生”课程体系,推动该校学生心肺功能达标率提升至98%。三是高中教育个性化定制。系统科学采集学生运动数据,建立“一生一策”运动处方库,开发力量训练、耐力提升等6类定制课程,高三学生体测优良率同比提升18%。
三、协同赋能:激活全社会育人能量。一是校内实施“双师引领”。建立体育教师专业指导、学科教师协同管理“教师领跑机制”,推动班主任每日随班100%、学科教师每周参与100%、体育教师每月指导100%。二是家庭推行“健康指南”。通过钉钉、微信家长群推送家庭锻炼指南10期、发放体质提升手册2万余份,建立家校合作的亲子运动机制,家长参与率达89.6%。三是社区打造“活力圈层”。开展社会运动技能培训36期,1064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指导,设置文体中心每周40小时青少年专属运动时段,室外羽毛球、笼式足球场、灯光篮球场、气排球训练场全时段免费开放,“出校门即运动场”15分钟活力圈全面建成,“校内打基础、家庭养习惯、社区展风采”协同育人体系全面构建,万盛荣获“全国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试点城市”(全市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