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区县信息

江北区“四多四新”推进教育开放合作

日期: 2025-04-03
字体:

江北区抢抓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机遇,创新实施“四多四新”教育开放合作模式,通过“多元合作、多点发力、多彩非遗、多跨协同”等措施,推动区域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

一、多元合作,构筑中外人文交流新格局。一是构建全球友好学校网络。区内第十八中学、鲁能巴蜀中学、八中宏帆中学等学校分别与英国博航特中学、法国圣丹尼国际学校、意大利都灵阿尔伯蒂娜美术学院、印度古尔冈希夫纳达尔学校等多所院校缔结友好学校,纵深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发展。二是深化文化艺术交流。2024年度,承办或接待中外人文交流活动20余场,涵盖了教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2024年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展示活动暨亚冬会青少年主题人文交流活动中荣获先进组织单位奖三是完善国际教育配套。2024年,重庆莱克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正式落户江北区,成为全市第三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该校的成立为在渝外籍人员子女提供了更多教育资源选择,进一步推动了英国与重庆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

二、多点发力,打造国际理解教育新样态。一是探索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合作培养链条。江北区与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西部分院等单位携手,共建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合作培养项目。新村实验小学、新村国兴小学、新村国奥小学和江北嘴实验学校成为首批试点校二是建立“一校一特色”发展格局。持续构建国际艺术、语言、科学等多元特色课程体系,持续推进课程优化与创新,重点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项目,第十八中学中英合作办学项目、鲁能巴蜀中学国际艺术教育八中宏帆中学三创教育、江北嘴实验学校中小学生国际素养提升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课程发展生态。三是完善特色语种课程体系。立足国际教育理念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系统构建跨文化语言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中英融合课堂”“东盟语种兴趣课堂”“法语课堂等特色项目,通过课程体系持续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素养。

三、多彩非遗开拓职业教育出海新航线一是做好三级项目规划。以女子职业高级中学为项目引领校,成立国际化事务管理与发展委员会,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指标体系,深化--三级管理,形成职能+教学协同的工作常态。二是探索建设“两分校、两工坊”。依托上海合作组织重庆品牌建设促进会中职教育分会,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与韩国永进专门大学、日本三梨学院合作共建江北分校,并积极推进在老挝等国家职业院校设立鲁班工坊三是打造非遗特色合作项目。多路径丰富与海外合作院校的合作形式,围绕鲁班工坊建设,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面塑、掐丝珐琅、花丝镶嵌等5个非遗项目,展现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

四、多跨协同,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机制一是完善统筹机制。制定《江北区中外人文交流创新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服务大局、突出特色、合作共赢、创新发展为工作原则,由区教委牵头,联动区级部门及高等院校,搭建江北区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平台组建工作推进小组、聘请顾问团队,形成多跨协同的工作格局,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二是建强师资队伍。遴选试点学校骨干教师关键语种项目基地校实地考察学习,组织管理干部和种子教师参加专项课程培训,系统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跨文化素养。三是强化实施保障。按照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支团队标准,明确各重点项目实施主体,建立“项-实施-监督-评估-反馈全流程管理机制,并将工作成效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

来源:  挂:区县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