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科学素质提升规划和科普工作意见,着力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践行“出政策”“建平台”“抓队伍”“重实践”“聚合力”的发展路径,促进科学教育工作稳步创新发展。
一、出政策,全面加强科学教育支撑引领。坚持发挥政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引领科学教育发展。一是加强制度保障。制定实施《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实施方案》,设立科技教育专项经费等方式加大对科学教育的保障力度。二是统筹内外资源。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大力争取和支持大型科学教育活动在我区举行,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科学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三是激励创新发展。设立区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构建“区、教育集团、基层学校”三级科技创新竞赛体系,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建平台,着力打造科学教育前沿阵地。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投资近6000余万元,建成机器人工作室86个、创客教育工作室10间,覆盖区内57所中小学。二是升级硬件标准。每年划拨专项改薄经费、改善学校现有基础设施,在新校建设中,我区更是高标准建设科学、科技和理化生等数百个实验室。三是拓宽实践路径。多方联动建立起多个市、区、校级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和科技特色岗位工作室50余个,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抓队伍,有效增强科技教师整体实力。一是配齐配足教师。目前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专职科学教师606人、兼职科学教师347人,高中阶段专职科学教师349人、兼职科学教师86人。二是提升专业能力。将科学学科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有计划、分层次开展线上、线下系列培训数十场次,培训科学、科技教师数千人次。三是发挥科研作用。全区开展市区级课题研究8项,举办骨干科学教师送课活动5场,专题研讨会10余次。辐射带动全区科技教师共同成长,1名科技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余人荣获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120余篇科技教育论文获国家、市级奖。
四、重实践,综合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一是开足开齐课程。继续落实国家、地方课程计划,开设《创意科学》等 STEAM 前沿科普教育课程。鼓励支持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丰富科学教育资源。二是丰富科技活动。重点打造“小小工程师”科技竞赛品牌,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无线电测向比赛、七巧科技创意比赛、青少年模型大赛、青少年机器人比赛等全区性活动。区内学校组建科技社团60余个,每年至少开展校级科技活动1次。三是强化实验操作。在全市率先开展中小学生科学学科实验探究能力监测,推动区内实验教学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强化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五、聚合力,充分激活科学教育全景资源。一是整合人力资源。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20余场次,评选出优秀团队5个、优秀讲解员15名,引导学生崇尚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奉献。联合社区、大学教学点持续开设符合青少年的科普讲座课程,点燃学生科学热情。二是优化场馆应用。整合自然博物馆、图书馆、校园科技馆、高校等科学、科技教育资源,构建科学教育全场景协同战略联盟,探索“共享科技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三是丰富实践形式。通过研学实践、研究性学习、科普教育、科学竞赛等方式,让学生从实验室、科技馆、研究所、工厂、野外去获得科学知识,成就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