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全市中小学食堂建立“三同三公开”制度,通过“三坚持三结合”保障师生食品安全,加强校园安全防线。
一、坚持食堂管理“三个一”,做到“管全局”与“抓重点”相结合。一是构建一套“部门—机关科室—学校—联络员”的联动机制。加强与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推动形成多级联动、无缝衔接的综合工作格局。成立集中整治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专班以及监督工作专班,结合包片包校制度,网格化管理学校。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学校食品安全联合检查制度、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大问题。2024年,区领导领办整治工作、调研学校食堂14次,区教委召开联席会议、推进工作会11次,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理顺一个“2113+N”专班工作思路。即“2113+N”工作思路。组建2个专班、制定1个《江北区中小学食堂侵害学生利益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常态化运用专项抽检工作小组、建立全方位自查、全覆盖排查、全流程督查的“三全”工作机制,通过N轮次的检查建立详尽的“问题台账”。严格执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的管理制度,确保问题发现及时、整改到位。三是实施“察核问访”四步摸排整改方案。采用“一察、二核、三问、四访”四步走策略,对区内全部57所学校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食品安全排查。2024年,完成全区学校食堂的全覆盖检查2次,共出动检查人员580余人次。经过细致梳理,共识别出设施设备更新需求、有害生物防控、安全意识提升、管理制度执行等四大类核心问题13项,已高效解决其中6项关键问题;查出具体隐患178项,通报“三防”及食品安全问题52个,全部完成整改,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的持续改进与提升。
二、坚持抓制度强规范,做到“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一是健全完善4项制度。区教委会同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印发《重庆市江北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健全学校食堂食材采购、大宗物资配送、配送企业考核评价和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四公开”等制度4个,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补齐落实细则,完善重点制度,优化推进策略。二是严格“一训一卡三表”制度。对校级干部、后勤人员进行分类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超过8000人次,有效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通过落实食品采购验收管理、落实食品贮存管理、落实食品加工管理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障;建立“计划表、记录表、自查表”三表机制,结合“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确保学校食堂的规范化运营。利用寒暑假等关键时间节点更新老化的设施设备。指导有结余的学校将资金用于提升学生餐质量,解决食堂结余不退不转问题。
三、坚持完善多元监督体系,做到“固根基”与“强堡垒”相结合。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监控视频+管理信息化”智慧监管平台。安排专人负责监控和通报问题隐患,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治不规范行为和有害生物风险。探索实施“拿着手机看食堂”让家长和师生代表能够实时查看后厨情况。二是鼓励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公开食谱和投诉电话,严格落实校级领导陪餐制度,举办“食堂开放日”,同时构建学校自律、部门监管、家长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化管理格局。充分利用LED屏、公告栏、桌贴等媒介,实现宣传全覆盖,树立全体教职工及学生对食品安全、清廉食堂建设工作的监督责任意识。2024年,印制校园食品安全及监督主题宣传资料1500余份,组织食堂安全及廉洁学校的主题游戏、绘画、书法等各类活动100余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11万余封增强师生参与感。三是家校共建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整合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力量,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师指导+家长自主”三结合方式,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一封家书”等家校社互动活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累计研发“食育教育”科普课程1500余节。创作《食品安全歌》和参与录制《食安江北》宣传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