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打造“青春思政”品牌为抓手,全域构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协同育人“高新样本”。
一、党建引领,汇聚“青春思政”磅礴力量。一是以共同体扩展“宽度”。与陆军勤务学院、重庆大学等8所高校,组建“青春思政”共同体,融合学段学科、课程目标、管理机制,推进思政课堂、思政课程、思政项目建设,探索构建家庭、社会、政府协同建设“青春思政”品牌长效机制。开展一体化主题研讨活动17场,辐射影响带动周边区县及高校20多家单位。二是以机制建设延伸“广度”。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发《重庆高新区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建立学校党组织52个、师生团组织13个,开展“青春思政”特色党建活动1000余场、团队活动500余次,思政教育与党团建设融合共建,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以示范带动提高“效度”。坚持落实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进课堂”“进教室”,加强“双带头”典型培育,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学校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创建“驿路先锋”“红色‘芯’动力”“贤师慧童”等“一红两高”(即红色资源类、高品质服务类、高质量发展类)党建品牌21个,组建“教育杨”志愿服务队伍30支,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百名教师当义工”活动,走访困难家庭9675个。全区校长书记听评思政课1500余节,书记带头上思政课500余节,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250余人。
二、数字驱动,提升“青春思政”建设效能。一是数字为课堂赋能。开展“青春思政”遇上“S2C”(“从学生到课程”)系列活动,在高新区智慧教育云平台设置“青春思政”板块,运用“双师课堂”“AI孪生课堂”“智慧作业”等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课程实效性,打造成老师善教、学生乐学的“智慧优课”。全区思政教师组建“五学”课堂研究团队9支,打造“五学”思政优秀课例200余节。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基于“数智+”高中思政,实现“知识图谱”“数字教材”“微思政课程资源”全覆盖。二是数字为队伍提质。创新开展“5+N”智慧教研,搭建教师“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论坛”五大平台,连续4年高规格开展思政教师全员全学科数字素养专题培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授思政课20余堂,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实行思政教师数字素养考核全覆盖。近三年,思政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基本功大赛等获奖19人次,优质课例入选市级及以上精品课6节,入选数量、入选率均居全市最前列。三是数字为评价添彩。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数据采集和精准分析,以逻辑链、流程式、数据图开展思政建设评价,为“学”和“教”提供指导。重师附小自主开发“智雅评价”体系,编写互联网+物联网联通程序,构建6个维度、3级体系、33个过程性指标采集点,精准评价学生成长过程。
三、项目集群,打造“青春思政”高端品牌。一是“思政+体育”。推进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发展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举办区级中小学生田径、篮球、足球、武术、啦啦操、体质健康比赛、大课间比赛等系列锦标赛和班级联赛,在运动中培养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终身体育意识;以“竞技+全员”“集体+单项”“区级+校级”“精品+普及”“融合+创新”,打造全学段纵向贯通、全区域横向融合的“5+”区域特色体育竞技品牌。以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和体育精神内化,不断激发自身内生思政元素。二是“思政+艺术”。作为全国《“新智慧美育”系统构建与融合实践共同体》项目成员单位,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节”活动展演中,让思政教育在合唱、器乐、舞蹈、朗诵、戏剧等活动中,焕发生命力,激发爱国情。重师附小有针对性地组织师生观影《小兵张嘎》《党的女儿》《觉醒年代》《建党伟业》等,以艺术影片的情境思政教学,提升党史教育的感染力,实现文化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赋能。三是“思政+科创”。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组织区级、校级“科创大赛”“科普大赛”“科普进校园”等活动,将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学创新融入“青春思政”育人体系中,丰富思政课程,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活动辐射大中小学50余所,年均受众超6万人次。四是“思政+研学”。坚持以跨界研学拓宽“青春思政”品牌建设路径,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知行统一。走进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红色记忆”、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美术馆”等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进师生行走高校。走进重庆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综合实践教育基地”、重庆西永海关“对外交流中心”、金凤实验室、赛力斯汽车企业、国家汽车检验检测中心等,推进师生行走企业。走进白市驿镇川剧院、巴福镇蜀绣馆、走马古镇民间故事馆等,涵养艺术品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师生行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