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区县信息

九龙坡区坚持“五引五融”推动“红岩思政”铸魂育人

日期:2024-12-26

近年来,九龙坡区依托红岩精神重要发源地的先天优势,充分挖掘利用红岩精神的育人价值坚持落实“五个融合”推进实施“红岩思政”铸魂育人工程,用红岩精神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为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区提供人才支撑。

一、坚持政治引向,注重党的创新理论与红岩思政相融合一是强化思政教育领导机制。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思政课改革工作,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作为重要职责,统筹安排、统筹推动。制定出台《九龙坡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九龙坡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学校书记校长上思政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进校园开展思政教育长效机制。二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落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核心的课程教材体系,加强《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之间的衔接研究,开发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包。组织开展《读本》教学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高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三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开展微宣讲、微课堂、微视频、微创作、微访坛等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教育方法载体,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二、坚持课程引领,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一是优化思政课程体系。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重点,优化课程内容,结合本地红色资源,开发铜罐驿实验学校“石榴花开”、森林小学“红色种子故事树”等30余套红岩文化校本课程,与国家思政课程融合结合,相得益彰。二是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区域特点,突出行知精神、传统文化等办学特色,多样化、立体化打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更好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优势,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三是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小学阶段重在培养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三、坚持教师引导,注重大师资与大平台相融合一是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由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兼任小学思政课教师,初中、高中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实行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兼职教师制度,聘请党政领导、“五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同志以及各行业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到校上思政课,着力打造过硬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培育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搭建校内平台,全区“一校一策”建设28个校内思政教育场馆,评选出23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用好社会平台,立足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和实践资源,开设“走进九龙坡”社会实践课程;开拓数字平台,依托九龙坡智慧教育云平台,打造思政教学资源库、“云上大思政课”,目前已储备9万个“大思政课”教学优秀案例和优质素材。三是建好数字化智慧教育平台。以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九龙教育“云平台”融汇储备90198个“大思政课”教学优秀案例、精品课程,开设“大思政教育”直播课、“3D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课等,推动思政课转型升级,完成建设网上博物馆3个,促进“云展览”、短视频、在线直播、H5、全景VR等可视化呈现。聚焦区域特色,深挖人文、工业、校史等资源中的思政“活素材”,以“云游建川博物馆”“名人课本剧”等形式让思政课走近学生身边。追踪时政热点,结合党的二十大、新时代党和国家伟大实践成就、“跟着希娅校长看两会”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展核心素养。

四、坚持文化引润,注重场景体验与思想浸润相融合一是弘扬革命文化。深入推动红岩精神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推动与抗战兵工旧址、周贡植故居、刘伯承六店旧居、陶行知纪念馆、原海军166舰博物馆等开展共建,构建“红岩大课堂”;推进“行走红岩”实践教学,以革命精神浸润学生心灵。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抓常抓实文明礼仪规范,开展升旗礼、入队(入团)礼、毕业礼、见面礼等“十礼”教育。围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教育活动。三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主题团日队日、重大纪念日等,坚持开展“四史”、爱国主义等思政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和九龙坡发展故事,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开展“小眼睛看大重庆”“洞见历史”“绘美九龙坡”“重走行知路”“红领巾寻访”等身临其境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感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五、坚持协同引育,注重部门联动与家校社协同相融合一是构建部门联动育人机制。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统筹协调,推动政策落地、责任落实。区委宣传部、区教委、团区委、区关工委、区科协等部门遴选推荐各领域主题实践教学基地,在基地资源、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宣传引导、条件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切实发挥基地育人功能。二是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杨家坪中学C区结合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试点,推动家校社协同共育,歇台子小学构建《强军兴军》《心系国防》等国防教育课程、开展主题式教育活动。各学校聘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秋季开学以来,来自武警部队、公检法等各领域各行业的44名校外辅导员,深入各学校开展思政主题教育。三是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共同体。主动谋划与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等共建市级大思政课一体化重点建设共同体,构建立体式“大思政”格局,努力培育一批思政教育品牌、推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