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区县信息

高新区三举措打造新时代“578”集团化办学新样本

日期: 2024-09-11
字体:

高新区坚持“扩优提质”和“优质均衡”两手抓,依托高新智慧教育云平台,持续加强与巴蜀中学、北师大附中、中国教育电视台等的实质性合作,通过建立“578”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共进型教育联盟、重塑共建型教育机制、创设共享型教育平台,打造“新智慧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样本,高质量推进“西部基础教育特区”建设。

一、建立“共进型”教育集团,打通“优质共建”新航道。一是教育结对,教育主体集团化。创新结对帮扶机制,以巴蜀科学城中学等17所学校为核心,以白市驿一中等40余所学校为成员建立教育集团,由核心成员学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推动协作学校愿景、机制、研训、教学等多方面协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2019年以来,高新区与巴蜀中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实现全区中小学与市内外优质学校结对,形成协作型教共体。二是硬件升级,办学条件数字化。积极开展数字新基建工作,优化和升级数字化学习环境,实施教育数字变革三年行动计划,配齐学校精品录播教室、AI听评课系统、自动作业批改等数字基建设施,建立“公共优质—区域特色—创新生成”三级资源体系。截至目前,引入全国名优在线教学课程658门、资源330余万条,运用“三个课堂”缩小南北校际差距,建成“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学习空间,实现城乡教育“零距离”。三是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精品化。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双师课堂”“数字孪生课堂”等资源共享,实现城乡学生同上名师课、教师同步教学研究,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研共享,形成共生共长的课程教学样态。近年来,各教育集团学校分学科、分学段打磨示范课3000余节,制作微课案例4000余个,56节入选“部级精品课”、142节入选“市级精品课”。

二、重塑“共建型”教育机制,推动“合作共赢”新发展。一是全学段教育共建。出台《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优化区内集团化办学政策支持,探索推进全域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已建立中学教育集团5个、小学教育集团7个、幼儿教育集团5个,实现区内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二是全方位内涵提升。建立文化共生机制,所有集团学校之间明确共生内容,制定共生目标,明晰共生路径,促进教共体管理共进、品牌共享、价值共融、文化共生、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三是全过程质量管理。改革教育集团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仅对单校开展教学质量考评的惯例,对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在资源共建、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质量共赢等4方面实行捆绑式评价,促进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三、创设“共享型”教育平台,凝聚“特色共生”新力量。一是聚才引智,常态化促进人才交流。持续推进各集团校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常态化,采取学校联盟、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全程参与教学一线和管理。截至目前,区内已邀请12名牵头校校级干部担任成员校校级领导,连续选派38名教师到成员学校挂职锻炼。二是抱团成长,规范化开展师资交流。将教育集团各类资源全面共享,让牵头校与成员校教育“融在一起”。常态化开展交流轮岗、师徒结对、校际教研等,在职务(职称)评聘、薪酬福利、评优表彰等方面对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予以倾斜,促进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目前,高新区实现师徒结对4000余人,结对优质学校跟岗锻炼教师200余人。三是名师引领,长效化提升教坛质量。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借助特级教师、名师等资源优势,通过学名师、追大咖、找标杆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开展课堂示范、专题讲座、教育科研等全方位指导,提升教育人才“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已成立6个名师工作室,开展“订单式”名师送教。2023年以来,高新区新增市级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骨干教师37名。教师参加优质课竞赛、基本功大赛、精品课比赛获全国一等奖71人次、全市一等奖408人次。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