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以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牵引 着力构建“璧生扣”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璧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牵引,坚持党建统领立德树人任务,以“璧生扣子课程”建设为抓手,变革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进一步构建中小学“璧生扣”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一、变革目标体系,靶定重点发力方向。一是明确协同联动方向。教育、宣传、司法等24个区级部门协议共建,成立“璧生扣”综合协调组、课程建设组、基地建设组、教研科研组、督导评估组,印发《璧山区中小学“璧生扣子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制定三年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分类设置建设目标,细化年度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二是明确课程开发方向。邀请重庆市德育、思政、心育专家,遴选学校优秀思政教师,成立课程研发团队,制定《璧山区中小学培根铸魂“璧生扣子课程”建设指引》,分年段按主题建构实践课程内容体系,以城区11所小学和2所初中、3所高完中作为基地学校,由点及面向全区其他中小学辐射延伸,把“璧生扣”建成人生成长大课、社会实践大课、区域特色大课。三是明确队伍建设方向。强化“社会大师资”观念,凝聚文旅、科技、经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公检法、关工委等单位力量,聘请100余名专家和劳动模范担任授课嘉宾,打造一支宽领域、跨行业的“大思政”教师队伍。
二、变革课程体系,构建系统集成优势。一是坚持一体化、序列化。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史党性教育与思政课核心素养培育有机融合,按学段、分序列建设“信念扣”“习德扣”“尊法扣”“人格扣”“担当扣”“睿智扣”六大主题任务群,形成螺旋式上升、进阶式成长的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课程体系。二是坚持微浸润、长滴灌。分学段、分年级精心开发120节主题课程,形成“120节精品课+N节优质微课”的课程群,全面建设“金课堂”“德课堂”“微课堂”“大课堂”“美课堂”微课品牌,实现从小学到高中12年精准滴灌、浸润渗透。三是坚持分阶段、稳步走。按照“自主实践、经验积累”“系统规划、体系建构”“整体推进、实践应用”“形成成果、辐射推广”四个阶段扎实推进,凸显育人的系统性、科学性、协调性和集成度,提升“大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质效。
三、变革工作体系,推动路径载体创新。一是建设“心理课堂”。公安、教育、司法、卫健、团委等多部门协同,以“树洞口袋”为载体,创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护航行动,遴选24名心育专兼职人员,构建信任、保密、溯源3项机制,严格“收信、读信、回信、跟踪”4步流程管理。一年多来,解决心理隐患问题857个,化解校园矛盾纠纷144起,劝返疑似辍学学生20名,教育感化有暴力倾向学生41名,开启未成年人隐形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和校家社警协同育人新赛道。二是建设“身边课堂”。邀请21名“璧山好人”、区级领军人才,入校讲述凡人善举、重大科研项目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先进事迹,激励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激发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志趣。在区广播电视台开设“老黄讲党史”“秀文讲安全”等地方特色思政课22期,录制《掌上看文史·傅子局》系列短视频56集,生动讲述璧山历史文化经典故事。三是建设“行走课堂”。分专题建设革命英烈、科学精神、工业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大思政”专题实践教学基地10个,市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5个,依托红岩英烈白深富故居、“七彩之塘”莲花穴艺术院落等场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生产等现场教学。四是建设“云上课堂”。围绕大思政教学内容创作微电影11部、音乐25首、动漫100余部、短视频1000余期,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发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系统,全区教育集团建设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14个,大思政课的时代特征得到进一步彰显。
四、变革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一是构建评价体系。紧扣“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6大核心素养,根据“爱党爱国爱家乡”“传承美德”“诚实守信”等6个教学专题,设置6大评价主题,12个评价专项,120项具体指标,评价更精准。二是实施多元评价。推动“单一”评价主体走向多元转变,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职能部门评价、社区评价等组成的评价主体,评价更“立体”。丰富评价方式,形成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新模式,评价更科学。三是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校园云平台,及时收集反映学生成长的关键信息和多元主体的评价信息,通过数据抓取和智能分析,及时生成学生成长报告,为学生精准画像,赋能健康成长,全区25所学校、近3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了数字评价,评价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