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两江新区抢抓“数字重庆、智慧两江”发展机遇,围绕建设“基础教育强区、智慧教育新区”目标,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成功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形成规模效应,实现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全域覆盖。
一、全局谋划,夯实智慧评价基础条件
一是高位布局。管委会提出建设“基础教育强区、智慧教育新区”目标,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教育局把智慧教育作为“爬坡专项”重点工作,编制《两江新区智慧教育发展规划》,投入2.28亿元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动员学校、企业、院所等各方力量,共建重庆智慧教育创新中心,共创智慧教育新区。
二是整体设计。建设联动多方的智慧教育云平台,联动国家、市级智慧教育平台,深化55个教育大数据区校两级应用,校校配齐人工智能机器人及编程课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积极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完善人脸识别、电子班牌、智慧课堂等浸润式数字教育生态,实践系列数字化教育教学融合新模式,开展系列智慧领航队伍培育和数字素养普及提升行动,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是基建赋能。全面建成覆盖全域5G教育双域专网,5G信号覆盖全域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无缝双域教育应用。升级数字场景,全面推进学校三网合一改造,建设全区学校视频监控集成、数据中台、精准教学和优质资源、AI教研、智能治理服务体系。发挥教研人员、骨干教师优势,实施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计划,围绕劳动、思政、智慧教育等10个方面各开发100节共享精品课程,带动全体教师共建13万条区域数字资源。
二、整体推进,形成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一是构建协同体系。设立重庆智慧教育创新中心,邀请全球智慧教育领域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入驻。围绕应用统筹管理缺标准,数据高效互联缺机制两大问题,从数字基础环境、数字教育生态、数字智能决策三个方面推进,建成为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的智慧教育大数据展示中心,创建国家智能社会教育治理实验基地,形成集学习、评价、科研、管理、服务等全业务于一体的两江新区整体智能治理模式。
二是升级联动平台。建成两江新区智慧教育云平台,打造24个区级系统和31个校级应用,整合“教、学、评、研”功能,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改革、“双减”落实、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实现了“资源传起来、教师用起来、统筹管起来、平台活起来”,并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考核评价。
三是提升师生素养。实施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实践性专家培养工程和领航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首聘39名首席信息官、100名骨干教师,22名校长面向全区演讲智慧校园规划。实施AI教研工程,组织全员信息素养培训、编程培训、平台使用培训,以及CTO/CIO培训。构建智慧教育核心素养能力提升和智教慧学服务支撑体系,引领学生参加信息素养提升实践、NOC、IRO、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活动。
三、多元探索,推动学校应用多元样态
一是全方位智慧画像。建立区级综合评价和校级特色评价相结合的区域综合评价体系,生成个性化数字画像,达到效果激励和方向引领作用。例如,星光学校开发“我的云校”,探索出“学为中心,五育融合”的“星光璀璨之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星湖学校探索形成双层五维智慧教育综合评价体系,以及金渝学校“五育并举成就群星闪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博雅小学“五彩博雅”课程评价等。
二是个性化教育教学。在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通过伴随式采集数据和教备阅数字系统来进行精准教学定位,助力教学以生为本,个性化、定制化发展。西附星辰学校依托两江新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以学情研判、学科教研、课前导学、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教学评价六大方面构成精准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三是多元化协同育人。打破校家社合力弱化、体系零散、浮于表面的问题,通过建立平台,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合力育人体系。两江新区课后服务平台既有校内三点半课堂的选修和自修资源,又有校外培训机构的资金托管和课次消减等监管服务,既有各行业家长参与的家长课堂、社区讲堂,也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安全副校长法治课、卫生副校长健康课等,不断提升校家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