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区县信息

长寿区打造“1234”特色心育工作模式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日期: 2024-04-17
字体:

长寿区坚持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心理育人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建立“1234长寿特色心育工作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一、打造一个品牌,加强心理育人顶层设计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成立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走访、交流研讨等,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二是培育心理品牌。向全区征集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名称,最终取“满天星”关怀、陪伴、纯洁心灵等寓意,制定长寿区“满天星”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培育方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师资、服务、保障等进行了系统架构。三是开展品牌活动。以“满天星”心理健康教育品牌为载体,开展“满天星”启心计划,培养心理健康教师骨干队伍、研发本土化心理教材,启动“满天星”心理健康教育“两进两暖”活动,即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校园、暖学生、暖教工,着力为全区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二、关注两类群体,确保心理育人精确精准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惠心育。以培养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中心,指导各学校组建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建设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好心理健康课、心育班(团、队)会、心理健康讲座等,利用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周)等载体,搭建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多元平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二是关注特殊群体开展心理帮扶。重点关注困境儿童、未成年受害者、未成年人犯罪者等特殊未成年人,组织“满天星”心理服务团队成员为其提供专业的教育引导与心理咨询。目前,已开展特殊未成年人心理帮扶40余次。三是科学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组织开展全区学生心理筛查,依托科学心理测评,加强对学生心理风险信号的科学识别与动态监测,结合筛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或必要的心理干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已在医药学校等重点学校,建立“六防三预”工作机制。

三、抓实三项工作,促进心理育人提质提效

一是开发特色心理课程。组织心理教师按照设计、研讨、试讲、打磨、定稿的流程,针对小学六年级及初中年级学生开发《你好,青春!》县本教材,针对全区所有学生及家长,开发《爱的双向奔赴》家庭教育教材,目前已迭代完善至2.0版本。二是搭建心理服务平台。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30万元,为全区60余所学校建立心理成长中心—“满天星幸福加油站”,实现全区中小学心理功能室全覆盖。连续三年每学期对全区中小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已完成8万余人次筛查。三是抓好心育队伍建设。坚持师资队伍“增量提质”两手抓,一方面加强专职心理教师引进与培养,计划20242026年补充专职心理教师16名。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师的评优激励政策倾斜供给,加强心理健康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开展“满天星启心计划”教师培养活动、“满天星铸心计划”教育科研活动等工作坊式培训,1名教师参与教育部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和录制;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定期开展专兼职教师培训,2023年组织100余名心理教师、团队干部开展能力提升培训。

四、强化四方联动,实现心理育人系统治理

在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家校共育力度积极建立“校—家—医—社”联动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一是推进“家—校”共育以家长课堂、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沙龙等为载体,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60次,期学习由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团队打造“幸福家长”课程。二是推进“校—医”协同。由陆军军医大学团队对学生心理筛查后期工作开展指导,与区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开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转介绿色通道”,把心理健康维护关口前移,并积极开展心理保健进校园。三是推进“校—社”部门协作。联合四川、重庆7个区县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阳光校园·快乐家园”心育共同体”,与区总工会、区妇联合作遴选25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与区公安局、区法院、区检察院等单位联合开展未成年人心理指导帮扶工作,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工作大格局。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