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区县信息

渝中区立足“五高”推动科学教育走深走实

日期:2024-04-03

渝中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区域实情,在强化科学教育基础条件、深化科学教育创新、提升科学类教师素质、打造区域科学教育基地、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推动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坚持高标准投入,改善科学教育基础条件。一是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学仪器和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渝中区中小学教学仪器及设施设备配备标准(2022版)》,全力开展中小学科教教仪和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工作,2021-2023年,渝中区累计投入1875万元,改扩建实验室24间、提档升级信息技术教室24间,更新科学类教学仪器设备84批次,全区中小学仪器配备达标率100%二是全面完成实验室、功能室达标建设。目前,渝中区现有学校信息技术教室87间、中学数理化生实验室72间、科技活动室39间、创新实验室18间、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7间、小学科学实验室44间,全区中小学校标准实验室、功能室数量达标率100%三是持续实施实验室升级改造计划。研究制定《渝中区中学实验室升级改建方案(2023-2025年)》,2023年累计投入368万元,改建仪器准备室、小学科学实验室等共计20间。同时,以2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校、15所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13所教育集团龙头校为先行,建成了一批集智慧教室、创新实验室和智慧学习体验中心为一体的新型教学空间。

二、坚持高水平培养,建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一是配足配强科学类教师。认真落实岗位编制,配足配齐中小学科学类教师,全区现有中小学科学类教师955 名,其中专职科学类教师达90%,本科学历以上科学类教师938名,研究生及博士生科学类教师145名。全区各中小学校由校领导分管科学教育或者担任科学副校长,有条件的学校外聘专人担任科学副校长,配置有专兼职科技辅导员1-3名。二是加大科学类名优教师培养力度。实施“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工程”等各类教师培育项目,挂牌成立科学类名师工作室及特级教师工作室6个,编写出版《小学信息科技》《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等教学专著 5本,发表论文、案例 110 篇,课例及论文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 21 次,主持研究市区级重点课题共计34项。三是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制定《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大纲》,每年至少开展6次科技辅导员主题培训和科学类教育教研活动,30次以上以国家市区科技专项竞赛培训,切实提升科技辅导员服务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四是优化提升区域科学教育教研水平。优化健全科学教研管理制度,配齐配足配强全学段科学类教研员8名,聘请名师、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工作,增强教研力量。组建“教研机构-教育集团-中小学校”教研共同体,创新实施“集智备课”区域教研新范式,建设经验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专题报道。

三、坚持高起点谋划,推进科学教育创新教学。一是开齐开足各类科学课程。全区中小学校科学课程开课率、科技活动开展率、科普宣传普及率达到100%。建设了物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6个市级普通高中科学类课程创新基地。2022年,渝中区获评基础教育精品课(科学教育学科)市级12节、部级3节,全市领先。二是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制定《渝中区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渝中区中小学必做实验教学基本目录》等指导意见,2021年至今,遴选高中教师实验教学精品课、实验教学说课及创新实验操作等优秀作品百余件,作品获市级评比一等奖20件,其中,14件作品代表重庆市参加部级评选。三是大力推动科学类课程数字化。依托区校一体化智慧教育平台,构建“‘1+N+X’数字教育生态系统”,推动科学类课程数字化,课程资源覆盖全部科学类教材及中小学各学段。现建设有小学科学、中学理化生等科学类课程资源38万余条,其中科学类虚拟实验室、实验视频、工具500余条,为全区中小学生搭建起自主学习的智慧教育平台。

四、坚持高站位统筹,用好科学教育校外资源。一是校外培训助力科学教育。积极推进审批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支持和指导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开设了创造+、乐高、编程、魔方等科学素养课程12门、科技类培训课程20余门,为家长满足学生科学教育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二是丰富拓展学生科学实践场所。制定出台《渝中区科普基地创建及管理办法》,构建起区级、市级科普基地梯度培育机制和年度绩效评估机制,积极推动辖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场馆等创建科普基地。截至目前,共命名区级科普基地22家,创建市级科普基20家,科普基地数量排名全市前列。三是共建“学校+科学教育场馆”。巴蜀小学、人和街小学、人民小学等中小学与渝中区校外活动中心、重庆市青少年宫、重庆市科技馆、渝中区量子猫奥秘科学馆等单位合作,广泛开展科普体验站、科普实验课、科创研学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丰富学生科学实践活动。

五、坚持高质量育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是加强与高校合作,探索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我区求精中学、二十九中学等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通力合作,探索并初步建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机制,自2015年起,已累计选送近1000名初高中学生参与“强基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等项目。该区巴蜀中学构建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四维六翼”培养体系,取得丰硕的育人成果,20年来学生获国际金牌5枚、全国一等奖336人次,进入国家集训队34人次、全国冬(夏)令营300余人次,教师有82人次获得“全国优秀奥赛教练”“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二是规范开展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精神。严格管理、组织动员中小学参加教育部科技竞赛白名单项目。每年组织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球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全球发明大会等科技竞赛活动30余项。20192023年,在全国、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各类奖项1023个,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学生10名。巴蜀中学、人和街小学在2023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