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区县信息

高新区公共服务局以数字化变革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日期: 2024-01-02
字体:

近年来,高新区公共服务局通过实施“新智慧教育”,实现了从“三化协同”到“1345整体智治”的自我嬗变和迭代升级,打造“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群星璀璨”的高新智慧教育全新生态图。在这幅生态图中,“1”是战略定位、“3是发展生态、“5”是行进策略,“4”则是新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为此,高新教育人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树立数字意识、构建数字思维,以数字赋能打造高质量的教学、学习、评价、治理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底座根基。

一、聚焦“精准、高效”的教学,以数字思维创生五学课堂“新样态”

以战略思维“谋”,推进观念迭代。高新区公共服务局将“五学课堂”(“问题引学、情境创学、活动互学、数字助学、评价优学”)实践放在“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宏大场景中系统思考,从教育发展全局高度、人才培养战略维度、课堂变革实践角度持续推进“五学课堂”认识升级、观念迭代,让五学课堂成为“新智慧教育”改变教学关系、实现课堂变革的“关键变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智慧创新型人才的新时代教育形态,让课堂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成长铺路、发展护航。

以系统思维“建”,创新课堂生态。持续围绕“问题引学、情境创学、活动互学、数字助学、评价优学”五大环节,聚焦教学场景中“人”的智慧化,发挥教师引领、学生主体、社会协同功能,打通教学设计的问题链、任务链、活动链、数字链、评价链。教研机构指导学校从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思考“五学课堂”的推进策略,做到在教学中发现“好问题”、在生活中创建“真情境”、在合作中设计“大活动”,应用数字思维、数字技术为“教师教、学生学、课堂评”创新赋能,推进“五学课堂”系统落实,形成闭环。

以融合思维“立”,完善教研机制。教研机构协同各校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新考纲,基于“五学课堂”框架分学科、分学段分类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策略、实施策略和推进策略,用数字技术加强课堂的试点应用、数据收集、效果反馈,开发具有学科特质的“五学课堂”教学建议、评价量表和设计目标等实用工具,面向全区推广应用,形成学科化、校本化、特色化的“五学课堂”教学研究实践路径。

以建构思维“破”,推进教学实践。聚焦课堂的问题精准性、情境真实性、活动创新性、数字实效性、评价针对性,以“五学课堂”改变传统课堂机械灌输方式。围绕“五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应用,组织教师“参与一项专项课题、撰写一篇研究论文、打磨一节优质课例”进行专题研究,用好“三个课堂”“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等资源,在全区搭建起“线上+线下“五学课堂”研究平台、展示舞台和实战讲台,让“五学课堂”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学科教研的“指导纲要”,形成“五学课堂”校校推、人人研、节节用的浓厚氛围。

以成果思维“创”,培育示范标杆。坚定成果意识,按照“项目管理—任务驱动—过程评价—实践检验—交流推广”思路,充分发挥学科专家、骨干教师、教研团队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一批有辨识力度、有实践功能、有推广意义的“五学课堂”优秀研究成果,不断吸纳干部教师参与“五学课堂”研究实践,打造优秀成果“课例库”“论文集”“工具箱”,促进“五学课堂”高位推进、高效落实。

二、聚焦“自主、个性”的学习,以数字资源拓宽学生发展“新空间”

一是抓好作业管理“先手”,让课业负担“减下去”。持续落实“双减”要求,坚持“以生为本”,把握好作业管理的“时间、空间”“教情、学情”“重点、难点”三对关系,应用优质数字资源,发挥数据分析优势,建立数字化、样本化、校本化的作业资源库,严格落实作业公示、作业督导、作业考评制度。公共服务局对各校作业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开展作业设计、讲评技能专题竞赛,提升作业管理的精准性、巩固性、针对性,并将群众对学校关于作业负担投诉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考核,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二是落实课改实验“推手”,让学习资源“优起来”。围绕“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深化对接,聚焦“新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以课改实验22个优质项目为抓手,运用数字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依托课程教材研究所全国名师专家资源搭建“校本课程研发和实施专家组”,按照“一校一团队、一期一评审、一年一展示”思路,指导各校发挥自身资源特长,用好“大学城+科学城”科创优势,围绕科学城科技创新主题,结合“青春思政共同体”“新智慧美育共同体”等育人载体,打造“特色课程+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的现代学校校本课程图谱。建立优质课程建设、应用、考核的一体化贯通机制,推进“课改实验”创、“五学课堂”用、“质量监测”评,打造高质量的“新智慧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是挖掘拔尖人才“高手”,让培养层次“提上来”。教研机构组织辖区学校,特别是高中学校深入研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建、培、用”一体化实施策略。坚持优中选优、特长择优,选拔一批优秀学科骨干建立拔尖人才培养“师资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邀请全国竞赛名校、名师教练组成“教练团”,牵头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家工作室,采取“线上面试+线下辅导”方式挖掘一批拔尖创新潜力学生。各校实施兴趣早期培养、竞赛前置培养、高校升格培养,为拔尖创新学生成长搭好桥、铺好路。

三、聚焦“多元、智能”的评价,以数据支撑打造教育评价“新模型”

一是夯实“五度评学、五度评教”的应用场景。教研机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级、分类、分段加快制定“两评”方案,对标国家级、市级质量监测指标研制评价量表,开展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质量监测和结果分析,探索开发基于数字平台的“两评”应用,让“五度评教”有效反映教学情况、“五据评学”真实反馈学习效果,助力学校精准教研、精准教学、精准提升。

二是探索“场景贯通、多跨协同”的数据采集。协同各校推进“S2C”数字教育变革探索,对标“数字重庆”建设要求,打通家、校、社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数据互通机制,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件事”应用,做到用数据发现问题、用数据推进整改、用数据定位优势、用数据挖掘特色,研制综合性、个性化的学生评价方案,推动“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落地。

三是构建“灵活弹性、人机互动”的评价方式。教育督导组抓实数字督导平台建设及应用,分级打造数据收集、智能分析、整改反馈平台。实施“在线填—AI诊—专家评—到校改”,应用平台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全天候常态化督导,简化传统督导入校查资料、看现场、听报告的复杂流程,将督导重点向整改反馈倾斜,助力督导评价从经验走向实证、从末端走向全程,突破单向、形成闭环、强化应用,减轻督导压力,提升改进实效。

四、聚焦“多跨、融合”的治理,以数智融通构建现代治理“新体系”

一是围绕“两区创建”,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全区教育系统锚定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两区创建目标,教研机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指导,关注公办园、普惠园的保教质量和服务能力“双提升”,严格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缓解社会焦虑,用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应对幼儿园“关停潮”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将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重点关注校际不均衡问题,以“578”优质办学集团为牵引,促进优质集团带动城乡、带动农村学校共享共建。教育管理科、教育督导组制定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出台科学有效的运行制度、保障机制、激励体系、督导措施和评价方式,推进强校扩容、老校挖潜、弱校提质、新校成长。各集团学校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按照“一集团一策”完善办学章程、办学规划、办学方案,制定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帮扶机制,高位推进“强校+弱校”“名校+新校”协同发展。

二是聚焦“能力提升”,完善现代教师发展体系。深入实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工程”,夯实“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论坛”五大平台建设,实现队伍能力的“大提升”。教研机构协同教育管理科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系统谋划,滚动制定教师培训“三年行动方案”,分年度、分学期、分学段制定培训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学情、教情、生情的系统调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针对性、个性化、菜单式的培训内容。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小学数字教材云平台等资源,探索“通识集中+学科分班+兴趣选科+实践研修+线上自学”的五段式培训模式,以项目式、合作式、体验式的培训方式激发教师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提升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切实发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引领功能,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台账、能力成长台账、工作实践台账”三类台账,设计“通识模块+实践模块+个性模块”三维内容模块,用名师名校长前沿引领带动学校发展,夯实“领航—区级—校级”名师名校长成长梯度。

三是立足“五育并举”,搭建现代学生成长体系。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扩展德智体美劳协同育人的应用实践场景。教育各科室协同教研机构,按照“开展一批课题、实施一轮培训、打造一批案例、选树一批典型、孵化一批成果”思路,深入推进“1356新智慧教育全人德育”“五全三化新智慧美育”“新智慧教育五学课堂”研究与实践。树立育人“全局观”,进一步推进“新智慧体育”“新智慧劳动教育”等场景建设和品牌打造,构建起“新智慧教育”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矩阵,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打造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生态,推动“新智慧教育”日臻成熟、不断完善。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