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工作部署,对标对表《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任务要求,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头戏,通过健全政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等五个方面的评价机制,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政府评价机制,推动科学履职尽责。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专题听取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汇报2次,并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纳入区委深改委年度工作要点。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深入教育一线调研、联系学校及为师生上思政课制度,《总体方案》印发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等主题,深入长江师范学院、浙涪友谊学校等16所学校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6次。二是延伸责任链条。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行教育职责清单》等8个制度文件,健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推动区级部门与乡镇街道共同参与辖区教管中心(学区管理中心)及中小学的评价考核,调动乡镇街道抓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推动部门与乡镇街道教育履职。2023年,各乡镇街道为辖区学校共解决实际问题103个、划拨教育发展专项资金437.4万元。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评估作用,完善细化区级部门、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考核细则,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等纳入考核内容,促进区级部门、乡镇(街道)履职尽责。
二、建全学校评价机制,推进学段分层发展。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对标全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开展幼儿园办园水平督导评估,将幼儿园保教质量、办园行为、安全卫生、队伍建设等纳入评估内容,达标率97.5%。坚持每年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支持、鼓励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全区一级及以上幼儿园占比42.3%,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占比71.4%,区级机关幼儿园获评市级示范幼儿园, 《以学习品质评价,撬动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获评重庆市评价典型案例。二是改进中小学评价。制定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管理”5个评价项目,设置一、二、三级指标12个、26个、82个,确定警戒、基础、发展3类指标属性,确保素质教育导向不偏航。坚持每年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将体育、艺术、等纳入监测范围,形成监测报告,并督促学校落实整改。严格规范高中办学行为,高标准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三是健全职业教育评价。出台《涪陵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检测考核方案(试行)》,将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对口升学质量等纳入考核内容。坚持每年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周活动,中职毕业生升学率达86.3%,就业率达98.3%。实施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发挥年报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建成国家级重点技校、技师学院1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
三、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书育人活力。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良师培树“十个一”活动,把思想教育、法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培训、管理全过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项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制度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建立师德师风个人档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常态开展行风作风、师德师风专项督查,对师德失范干部教师及其学校严格实行“一案双查”,2023年违纪教师同比下降20%。二是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将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为教师绩效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推动全区各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教师倾斜。大力实施梯级培养工程,在区级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评选中,提高教育教学业绩权重,坚持向一线教师倾斜,2023年,新增市级教书育人楷模1名、市级骨干校长1名、市级名师优师35名,全区市级以上名优教师达506名。 三是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区委区政府制定《涪陵区人才(团队)引育扶持激励十条措施(试行)》,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坚持每年开展教育周活动,选树宣传100名师德标兵、模范教师、“十佳”教育工作者,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出台《涪陵区教育系统梯级培养工程专项奖励办法》,分别给予骨干教师、名校长每年600-3000元不等的奖励金,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540万元。
四、健全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突出德育评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建立融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于一体的“六维”德育评价体系,将理想信念、行为习惯、社会责任作为学生德育发展评价的核心内容。扎实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五个一”活动,常态开展“文明每一天”主题教育,打造市级德育品牌8个,累计获评“新时代重庆好少年”18人。二是强化体育美育评价。出台《涪陵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考核办法》《中招体考办法》《中小学生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质量监测办法》等文件,建立学生体育和体质健康监测家校沟通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公布机制,推进体教融合,打造市级以上体育特色学校17所。将艺术教育课程开设、校园艺术活动开展等纳入学校考核内容,开设焦石山歌、糖画、泥塑等一批独具地域特征的艺术课程25门。坚持每年举办艺术展演暨课后服务美育成果展,开展群体性美育实践活动学校达到100%。四是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将劳动实践过程和劳动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家校共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等多元劳动评价形式,确保20项劳动任务落地落实。将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有机结合,建立“劳动教育+农业”“劳动教育+工业”“劳动教育+科技”“劳动教育+生态”等多样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园所),累计建成市区级劳动教育基地12个,校级劳动教育实践园150个,成功建成重庆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五、建全用人评价机制,激励争先担当作为。一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对标对表《总体方案》,持续深化教育人才政策体系、平台体系、保障体系建设,明确在优秀教育人才引进、教师选调和教师招聘等方面,合理制定岗位需求、规范设置招聘条件、精心组织招聘考试,避免按分录取、以学历取人等简单操作,切实做到在公务员录取、教师招聘中不设置毕业院校、全日制等限制条件。二是完善干部使用机制。创新城乡干部培养模式,实施“1+1+N”干部挂职跟岗培养,近三年共遴选25名城乡学校干部到挂职跟岗。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近三年累计提拔、交流轮岗科级干部171人,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降至49岁。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求,配齐配强学校党政“一把手”,全区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覆盖率达到100%。三是推进教师轮岗交流,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学区制”改革,建立交流轮岗教师“校、片、区”三级考核机制,有序推动城乡学校教师合理流动,近三年共进城交流、分流教师1150名,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科紧缺学校支教、走教教师780名,全区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达到29.6%。区委编办、教育、人社等部门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和师资力量,有效整合乡村小规模学校29所,盘活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存量438名,填补城区学校师资缺口,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