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区县信息

九龙坡区创新院区合作机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日期: 2023-04-28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1711月以来,九龙坡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与中国教科院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聚焦“教育强区”发展目标,搭建院区合作平台

院区双方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好新时代教育强区”为共建目标,秉持“院区共建、整体推进、科研引领、创新发展”的合作思路,共研改革路径、改革策略、改革方法。中国教科院坚持高位引领、智力支持和平台搭建,在思想方法、机制构建、亮点培育上作指导,九龙坡实验区充分借智借力借势,侧重于在细化措施、组织实施、实践探索上下功夫,双方形成了1+1>2的作用。合作以来,中国教科院时任院长田慧生担任九龙坡区政府顾问,为全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中国教科院对九龙坡区《教育十四五规划》《建设基础教育一流强区意见》等重要教育政策出台,给予充分指导并提出建议。双方实施了学校文化、教师科研、体质健康、课程建设、未来学校、依法治教“六大项目”,共同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被国家领导人肯定批示,集团化办学改革被中国教科院专著推广,五项管理等一批改革经验被《中国教师报》连续报道。

第二,聚焦“合作共建”实施策略,创新五项推进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推进机制,凝聚院区双方工作合力,保障院区合作高效有力。一是统筹推动机制。双方建立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院区合作办公室,构建由中国教科院专家和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担任组长双组长负责项目制”,完善院区合作组织架构、管理规程、会议制度等研制出台《院区合作总体实施方案》《六大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实验区重点项目工作考核方案》10余个文件保障重点项目推进有力有序。是专家指导机制。中国教科院专家每年通过理论引领、实践指导等,指导九龙坡实验区推进项目建设。5年来,中国教科院领导专家35批次197人次到区指导,开展专题座谈培训129场,现场调研指导学校(幼儿园)98双方围绕学前教育立法、校规校纪建设等开展多次座谈交流、实地调研,为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了九龙坡经验和参考。三是对口联动机制。九龙坡区与天津和平、广州荔湾、成都青羊、大连金普等实验区结对共建,与福建石狮、成都青羊、长春汽开、哈尔滨道里等实验区互动交流,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师训互联、项目互研、对口互动,开展互访互学互研700人次,携手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是考评激励机制。完善项目学校考评激励及退出机制,并纳入办学综合目标考核。每学年开展项目等级考核,对获得优秀、良好等次的项目学校进行专项激励,办学综合目标考核予以加分;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学校,原则上退出项目并在综合目标考核扣分,以此充分调动项目学校的参与积极性。五是宣传推广机制。借助中国教科院智力支持和平台优势,推动工作通报、信息宣传形成常态,撰写简报、通报80期,上报各类信息近200条。被教育部、人民网、中国教师报、中国教科院等宣传报道。

第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六大项目带动

以“六大项目”为载体,吸纳项目实验学校82所,参与149项次,带动九龙坡实验区在教育治理、办学治校、全面育人等方面实践创新,全面优化育人生态一是以依法治教项目带动教育治理现代化。依法推行“放管服”“一网通办”“一体化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服务便民利民。落实“一校一章程”“一校一顾问”制度,探索建立法治副校长制度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实现中小学全覆盖,工作经验被教育部专题推介,校规校纪试点为国家教育惩戒政策执行提供了九龙坡实践经验。广泛开展法治课堂、以案释法、模拟法庭等法治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二是以未来学校项目建设带动教育转型数智化。开展未来学校实践探索”专题培训,实施“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2.0”专项研究。建成全市首个区域教育大数据服务中心,率先搭建集云互联、云分享、云学习、云教研等为一体的九龙教育“云平台”,建成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12所、名校网络课堂示范校20所。2020年,九龙坡区创建成为全市智慧教育示范区。三是以文化建设项目带动学校发展特色化。全区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战略纲要,举办首届特色学校高峰论坛,每年培育打造10特色学校,实施特色建设专项考核,全面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目前全区国家级、市级特色学校达68所,占比80%以上。四是以课程体系项目带动教学改革生本化。深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社团活动课程化”实践研究开设课后服务特色课程近600。持续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承办全国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广谢家湾小学课改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素质教育模式荣获全国教育领域首个中国质量五是以教师科研项目带动教师能力专业化。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课程、课标、课堂、课改、课题”,强化教育科研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训;建立科研导师和特聘专家库制度,开展科研骨干专项培训,利用“青蓝工程”“影子工程”“2531名师工程”等,推动带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2018年来,全区立项国家级、市级课题168项,获市政府教育教学成果奖19项。六是以体质健康项目带动学生发展素质化。探索实施“面向人人”的体育教学改革,健全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创新开展“阳光大课间、课后社团课、全员运动会”,坚持培养学生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每年进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逐年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达标率达94.26%,优良率46.8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以体育人改革案例获市、区领导肯定性批示。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