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鲜明导向,南岸区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大力落实推进,以“四强化”为抓手,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一,强化统筹指导,让学生作业负担“减下来”。一是作业消总量。加强作业统筹,指导各学校年级组、学科组和班主任确定作业总量和学科作业量比例结构,坚决杜绝随意性、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建立家校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要求,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生和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调查中,全区学生满意率达98.59%,家长满意率达98.78%。二是作业增变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积极抓好课程融合与拓展,探索“基础+德育、基础+拓展、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设计出研究体验型、实践型、操作型等富有个性化的作业,深受师生欢迎和喜爱。三是作业提质量。进一步优化学生作业管理方案,组织全区6000余名教师学习《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实践创新、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道德等方面制定学科作业目标,兼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课型的作业关系,加强学科单元作业整体设计,进一步提升作业质量。
第二,强化课后服务,让学生兴趣能力“提上来”。一是服务时间提上来。印发《南岸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全区72所中小学落实“5+2”课后服务模式,做好家长接孩子时间和下班时间有效衔接,努力解决家长“三点半”接送孩子难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区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参与学生10余万人,学生参与率达98.08%。二是服务内容提上来。制定学生个性化学习菜单,建立作业辅导+多样活动的“1+1”课后服务模式,“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聘请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社会专业人员、志愿者到校等组建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队伍,开设兴趣阅读、科技、绘画、陶艺、体育等10余门类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三是服务质量提上来。建立课后服务常态监督机制,每月随机走访至少10所学校,通过现场查看、问卷调研、当面访谈等方式抽查各校作业设计、批改情况和课后服务特色项目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交流反馈,形成作业负担更轻、质量更高,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逐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第三,强化机制建设,让校外培训监管“严起来”。一是统筹协调机制。成立南岸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名,统筹协调推进全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等方式强化宣传,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培训机构。二是常态监管机制。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常态监管机制和培训费第三方监管平台,会同区市场监管局、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和相关镇街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次,依托镇街、社区网格平台全面排查培训类市场主体2200余家,约谈机构负责人7人次,查处无证校外培训机构5家,下发整改通知书5份。三是机构自律机制。制发南岸区校外教育培训行业自律公约,涵盖“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规范办学”等5个方面,与培训机构签订规范办学承诺书78份,号召培训机构坚持行业自律,杜绝机构之间相互诋毁、虚假宣传、降价促销等问题。
第四,强化组织领导,让“双减”实效“显出来”。一是加强统筹部署。加强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8次,结合实际制定《南岸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添措施、强保障、立制度,确保全区“双减”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做好督导检查。落实责任督学“月月督”,8个责任区17名责任督学开展“双减”工作专项督导,走进76所学校,推门听课278节,问卷调查2.89万余份,座谈访谈学生、教师、家长2542人次,实地查看学校相关制度、方案1526份,学生作业设计7663份,教师教案2275 份,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三是广泛宣传教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利用“书香南岸”官方微信、中小学校微信号等多种平台,发布“双减”政策信息600余条次,及时总结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区“双减”工作深入人心、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家长和社会对“双减”工作满意率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