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区县信息

江北区建立“五大体系”创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日期: 2022-04-27
字体:

江北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从专业能力建设、课程体系完善、日常筛查干预、深化综合实践等方面入手,构建政府主导、专业引领、社会联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全面推进辖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全区57所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覆盖率达100%,全区师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第一,严密部署,构建组织管理体系。一是抓规划。明确重点目标、主要方向,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单列写入《江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纳入《江北区年度教育工作要点》、各校(园)整体工作体系,做到与校(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制定《江北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细化5方面15项具体行动任务。二是强举措。系统研制全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专业人员配备、设施设备完善、教学教研组织、综合实践开展、应急处置救援等具体举措,制定督导评估考核等保障措施,以特色学校创建辐射带动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拓展。三是明责任。成立全区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园长)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责任人职责,具体职能职责、任务安排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与校园,构建党团干部、任课教师、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分层负责、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的教育实践机制。

第二,注重专业,健全专业实施体系。一是夯实专业力量。每所中小学配齐1名以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每年计划公招2名专业教师补充师资力量,形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定期开展专业研修,构建培训教研、学术沙龙、督导实践等师资成长的立体体系。引进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抽调骨干专业教师组建学科中心组,统筹开展日常学校心理健康应急救援及危机处置。借助高校专业资源,对全区7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集中脱产培训,分批次对校级干部、学科教师、班主任等各层面开展讲座培训。二是提供专业服务。结合全区13所心理教育特色学校,18所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实际和师生需求,引入专业机构,针对性开展心理测试、筛查评估、分类辅导、个别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如华新实验小学引进北京三棵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学校提供特殊学生心理筛查、特殊学生一对一咨询、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家长心理课堂、教师团体心理辅导课等5个服务项目,服务师生、家长共计1063人次,为师生筑牢心理健康防线。三是完善专业设施。各中小学建成“一室一沙盘”配套设施,即建成面积达标、装饰温馨的“心理辅导室”,并配齐沙盘等辅助活动设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活动空间。配备智能化筛查评估工具,建立师生心理测试系统,实现智能化、专业化精准评估预警,加强危机风险防范。

第三,过程育心,完善校园交互体系。一是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中小学序列化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或地方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生需求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定制课程”或针对性组织团体辅导课。如鲁能巴蜀中学、观音桥小学等学校开设“定制课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学科渗透,实施学会“12项运动+1门乐器+1门艺术+1项家务的“四个1”活动,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和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二是营造校园氛围。创设学生与环境互动的校园心理氛围,利用校园心理文化墙、橱窗、LED屏、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等环境阵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构建学生与老师互动的心理机制,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杜绝教学失范失当行为对学生的心理伤害。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体育运动,以美育体育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三是深化综合实践。利用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周等重要节点,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常识普及等活动。如在5·8世界微笑日,举办“你笑起来真好看”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节启动仪式,针对性开展个体辅导、团体辅导、专题讲座、校园心理剧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将10余个班会主题与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推出一批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情景剧等活动,编排的心灵体能操获全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洋河小学舞蹈《送你一朵小红花》参加全市展演。

第四,全面筛查,探索立体干预体系。一是组织监测筛查。每学期对校级干部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12次专题培训,依托班主任教师和外聘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开展师生心理健康监测或全面筛查。通过购买服务和组织区内专业力量,于每学期或每学年对全区师生进行全员筛查,分校分类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库,逐步形成师生心理健康档案。二是开展团体辅导。选拔专兼职心理健康骨干教师成立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针对突发危机事件,对当事人和旁观者给予团体辅导式心理应急救援。利用“开学季”“母亲节”“成人礼”“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团体辅导式主题教育。建立学校与区精卫中心、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专业机构工作联系机制,毕业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科学辅导。三是进行分类干预。对学校能够改善和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类型和发展程度,开展全校、班级或小型团体辅导等校内心理疏导和干预工作。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积极畅通转介渠道,发挥区卫健委派驻的卫生副校长专业指导力量,为师生积极搭建心理障碍诊断、转介、治疗的绿色通道,避免极端事件发生;针对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区、校两级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协调区精卫中心和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危机处置干预、心理应急救援和跟踪处置。

第五,争取外联,建立内外联动体系。一是做实家校联动。各中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通过家长会、网络培训等方式,每年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指导家长加强自身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更新教育和育儿观念。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家长沙龙、“爱心家访”、家庭教育流动学校等活动,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通心理支持热线,提供建议及情绪疏导,解答家长在指导孩子过程中遇到困难。二是实施部门协同。宣传部门及融媒体中心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妇联、民政、卫计、残联等部门,重点关注困境儿童、残疾儿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现状,建立一人一档,跟踪其心理发展状况;学校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建立救助、诊疗的“绿色通道”,逐步打通发现、转介、就医的“医教结合”渠道。三是积极拓展资源。与兄弟区县建立常态化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渠道,增设困难学生群体心理健康资助项目;引入校外专业机构,就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分类辅导和个别辅导、支持教师团体成长、进行危机干预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调项目组,常年聘请精神科医生、大学教师、妇联人员、法律顾问、社区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青少年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