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门动态 > 区县信息

沙坪坝区教育系统大力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

日期: 2021-06-18
字体:

近年来,沙坪坝区教育系统不断聚合优质资源、深化对外开放,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中外人文交流新格局,取得实效。

第一,坚持三个引领,顺应新潮流。一是强化思想引领。紧扣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利用校级干部中心组学习、教育工作大会、专题研讨活动和专家辅导报告等机会,把主动交流、互学互鉴、彰显特色、相互包容这些思想理念固化下来、传播开去;组织到教育发达地区开展各种层次的、不同形式的、不定期的学习考察和研修活动,在交流中启发,在共鸣中形成共识。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将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融入《沙坪坝区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规划(2020—2025)》,将其作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要点和计划,致力于建强中外人文交流资源和路径体系。三是强化行动引领。依托市教委提出的“1+4+N”工作体系(“1”即聚焦落实1个文件,“4”即依托4类工作层级形成4种力,“N”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机制、平台、项目等),结合区情校情学情,探索出任务驱动、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学校行动、学生活动、专家牵动、资源撬动、名校联动的工作方法,以项目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为重点,推动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二,夯实三个基础,激活新动力。一是统筹兼顾建机制。对标《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重庆市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沙坪坝区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规划》《实验区建设管理办法》《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建立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区教委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将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融入教育的各领域、全过程。二是分层分类建基地。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全市首个基础教育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组建由9名专家组成的指导组。23所学校成功申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第一批特色学校,数量占全市的一半。1所学校被命名为文化寻力基地学校,1所学校个性化移动学习案例,入选联合国移动学习最佳实践案例。三是内外联动强队伍。派遣9名校长到南洋理工大学等名校学习锻炼,开设国际理解教育专题培训班10余次,实现校级干部、骨干教师全覆盖。重点搭建孔子学院教师人才库,遴选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西部人才计划研修教师、美国关键语言教师13人到国外任教,聘请45名海外专家学者来区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第三,用活三个平台,彰显新魅力。一是优化课程研发平台。发挥学区共同体(教育集团)资源整合优势,以项目带动国际理解教育资源的校本化整合,2所高中成功开发出国际理解课程资源包,5所学校成功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和综合实践,2所学校完成国际理解教育绘本教材汇编和投用,1所中职学校实施中德EBG数控技术高级特色班项目,1所中职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培养体系和日本特色护理专业体系,探索语言+技能+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1所小学打造中法饮食文化体验教育”“小学古诗词吟唱两大项目群。二是优化国内互鉴平台。与重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建中小学,联合开展外事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合作建设德语班、西班牙语班、日语班、法语班等小语种课程项目。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与成都武侯区、双流区等地联合举办现代学校治理高峰论坛、四城六方教育发展情况交流会等。三是用好国际交流平台。21所学校与10个国家37所中小学缔结国际友好学校。选送206名在校中小学生出国研学交流,接待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81名外国教育官员、校长和213名外国中小学生来区交流学习。20余所学校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动、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活动、人文交流助力脱贫攻坚计划、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中表现突出。

   主办: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ICP备案:渝ICP备1100197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05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248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