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注重日常管理的多元性、警示提醒的前瞻性、心理疏导的专业性,全力维护全体学生的生命安全。
第一,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日常管理的多元性。一是健全系统联动机制。建立并完善教委领导——机关科室——学校——学校处室——班主任五级责任工作制度,配置校园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700余名,将安全稳定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学期坚持做好全体学生家长安全责任书的签订,明确家长安全责任工作范围。坚持定期检查与日常防范相结合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规范处置程序,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二是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优化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强化与公安、卫生、综治、镇街等部门合作,组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有效化解、处置涉校涉生事件13起。以责任区民警为主力确保一校一警,建立民警包干和学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各学校均成立校园周边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开展多部门联合督查,学校食堂和超市食品安全公示率达100%、规范率达100%。健全涉校案事件应急指挥、联动处置、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一体化机制,切实维护系统稳定。三是健全家校共育机制。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向家长传递各类安全知识,敦促家长以身作则,自觉带头遵守安全管理各项规定,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特殊时间节点;通过短信、微信、QQ,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推送等形式,告知家长在学生离校期间,及时关注和守护学生居家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敦促学生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义务。
第二,深化宣传教育,提升警示提醒的前瞻性。一是营造宣教氛围。利用告家长一封信、黑板报、橱窗、LED屏等方式,时刻加强安全工作提醒。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512防震减灾、119消防日、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专题教育、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活动3000余场。打造少儿消防体验馆、五云山寨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消防教育馆、青少年消防体验中心等专用场所,构建起未成年人消防安全探索式、体验式的立体宣传教育阵地。二是把握关键节点。用好“开学黄金周”,上好“安全第一课”,强化新生安全意识,绷紧老生安全之弦。根据季节特点,不同时期阶段侧重做好冬春季防火、夏季汛期防溺水、节假日交通出行、冬季取暖防一氧化碳中毒、农历新年禁放烟花爆竹等安全宣传教育。用好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三是加强隐患整治。全面排查学校安全隐患,各学校自查自纠并完成上报,区教委各科室建立片区工作组,限期落实整改和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巡逻防范工作。开展综合治理,重点整治校园周边车辆乱停乱放、超速行驶、游摊小贩和书摊不健康书籍等,净化校园周边育人环境。
第三,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疏导的专业性。一是开发监测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开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和预警监测平台,涵盖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服务、危机预警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全方面、多层次的心理支持服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推出心理测评小程序和心理调适服务平台,全市近40万师生、市民参与,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二是加强教育引导。与西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签订学生健康服务合作协议,邀请高校专家团队,以考试压力管理为主题,开展中学毕业年级学生、班主任、专兼职教师、家长等“四个全覆盖”专题心理讲座120余场,累计受益师生、家长近20万人。持续开展“5.25心理健康”“10.10精神健康”两大主题教育活动,举办“阳光健康课堂”进校园活动,通过义诊、体验工作坊、团辅比赛、图片展、情景剧展演和故事征集等形式。全区学校参与率达100%,累计参与师生、家长超过50万人次。三是加强危机干预。将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纳入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整体工作中一同推进,建立“五色(红黄蓝绿灰)预警、三级干预”机制,根据严重紧急程度对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进行分类预警、分级干预,启动中低级危机干预2737人、重大危机干预173人,绿色通道转介治疗23人。2020年,强化医教联合模式,邀请医护工作者进校,实现中小学师生、家长免费“心理体检”和“心理访谈”全覆盖,累计服务7.1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