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政府下达学前教育公办普惠治理三年行动目标考核任务,2020年高新区刚独立运转就接受考核,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对35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20所盈利幼儿园对转普工作的排斥抗拒,高新区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强力实施“50、80攻坚行动”,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突破的阶段性目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率、公办率、普惠率分别由两区移交时的36.3%、28.6%和68%提升至100%、62.2%和94%,超额完成市政府公办率50%、普惠率80%目标考核任务,广受群众好评。
第一,坚持全区联动“一盘棋”。一是领导重视带动。管委会主要领导召开办公会议、专题会议,研究治理问题,部署治理任务,商主任亲自沟通上级财政部门,协调一般国债1.04亿元,专项国债1.8亿元用于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分管委领导靠前指挥,成立治理工作小组,细化工作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完善治理举措。二是部门协同联动。建立改发局、财政局、规资局、建设局、公共服务局、城建中心、平台公司、镇街等各部门联合联动机制,财政局延迟关账时间提供资金保障,建设局全力保障幼儿园配套建设,规资局完善产权移交手续,公共服务局组织评估和谈判回收回购。三是分类施策推动。摸清存量幼儿园情况,按照“一园一策”治理方针,确定回购、回收、租金补贴、协调免租、新建幼儿园代为提供学位等多种治理方式,对19所幼儿园资产、2所幼儿园办园成本、14所幼儿园租金进行评估,与7个开发商磋商,约谈办园方200余次,完成17所幼儿园回购。
第二,着力新建普惠“两手抓”。一是优化布局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优化学前教育布点布局,公共服务局联合规资局、建设局,贯彻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规划、建设、无偿移交流程,增加城镇幼儿园教育用地资源供给,在学位紧张区域,快速立项上马,新设立7所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位3210个,2021—2023年,预计接受无偿移交小区配套幼儿园7所,拟全部筹办为公办园,预计新增公办学位2250个。二是攻坚克难转普惠性民办园。高新区民办幼儿园处于正常盈利状态,大部分幼儿园对转普极其抗拒,不配合工作,有的甚至闭门不见、拒绝沟通。高新区始终坚持把公益普惠性放在首位,组建谈判团队,用心沟通,用情感化,啃“硬骨头”,拔“刺头”,个个攻坚。目前,高新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91所,占幼儿园总数的91%,在园(班)幼儿2.07万人,普惠率达94%,保教费从1300-2800元/月/生降至700-900元/月/生,极大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三,强化优质发展“三保障”。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加强幼儿园规划、建设、审批、监管等各环节联动管理,建设局、代建单位根据幼儿园发展和建设规划,将附属工程纳入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出台《重庆高新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举办者投资、家长合理分担,与公益普惠性要求相适应的成本分担机制。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依照办园水平对公办幼儿园、普惠幼儿园进行奖补。二是强化师资保障。补充专任教师数量,补足补齐幼儿园专任教师1295人,幼儿园教学班基本实现“两教一保”配备到位。大幅提高非编教师薪酬待遇,调整为每人每年7.5万元。提高幼儿园专任教师准入门槛,对幼儿园教师学历、持教师资格证上岗做硬性要求,现高新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大专以上毕业教师占比90.4%,教师资格证持证率达96.74%,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三是强化监管保障。制定《重庆高新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年度考核方案》,编印《高新区学前教育管理手册》,构建“区级统筹-街镇管理-责任督学”三级管理体系,对全区幼儿园日常安全、消防、疫情防控、办园条件、收费、保育保教等各个项目落实主体监管,确保监管无死角。
第四,联动高校赋能“四提升”。一是提升学前教育整体形象。高新区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建设非营利性公办普惠幼儿园,将于2021年9月和2022年3月分别在鸥鹏泊雅湾和微电园龙湖开元挂牌成立重庆科学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幼儿园和重庆科学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幼儿园。二是提升学前教育管理水平。按照“1+1+N”模式,由高校派驻管理团队负责附属幼儿园管理,即派出首席专家1人、园长1人、N名教师以团队形式参与附属幼儿园管理运行与内涵建设。三是提升学前教育师资水平。高校定点对高新区幼儿园教师开展订单式国培、市培项目培训,输送优秀毕业生到高新区各级幼儿园。建立1+X联合教研,以高校举办幼儿园为龙头学校,辐射带动周边幼儿园师资力量整体提升。四是提升幼儿园内涵化发展水平。高校引导幼儿园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研发特色课程、入园指导教研、制定区域学前教育规划等,负责向附属幼儿园输出教育经验、办学理念及专业支持,建设教育理念先进、办园特色鲜明、保教质量优质的品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