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州区教育系统聚焦深化“平安校园”建设,通过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宣传引导、突出隐患排查、注重多方联动,扎实抓好校园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工作,打造校园安全升级版,全力提升校园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第一,压实工作责任,制定“三张清单”。一是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校园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制度,对照制定校(园)长个人责任清单180余张,编制责任事项20余类,逐级压实副校长—安稳办主任—班主任—保安—家长“五级”安全监管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充分发挥“关键少数”把好方向、当好表率的作用。二是事权清单。聚焦“从校内到校外”“从事前到事后”全过程,完善校园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护校安园”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涉教部门单位履行月度会商、定期通报、联合整治、督导检查、应急处置、长效保障等工作职责,从源头上、机制上杜绝职责交叉和权责脱节,推动形成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三是工作清单。结合每年《全区教育工作要点》《教育“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完善校园安全工作考核评分办法,指导180余所公办学校分类列出学年、学期安全工作任务清单,落实日登记、周指导、月检查、季研判、年总结等常规动作。协助200余所民办幼儿园制定安全管理机制预案清单,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在园安全风险。
第二,强化宣传引导,提升“三种意识”。一是提升电信反诈意识。开展电信反诈集中宣传月活动,指导学校悬挂反诈警示条幅400余条,组织主题班团队会、专题演讲1200余堂,邀请法治副校长到校举办“反诈”宣传讲座80余场。联合区公安局反诈中心推送反诈专题微信1期,发放反诈宣传《告家长书》8000余份,面向教职工推送反诈提醒短信3.6万余条,推动反诈宣传向校外延伸。二是提升防范溺水意识。充分借助课前5分钟、大课间、班团队会等时段,坚持把预防溺水融入到课程育人全过程,强化学生“七不三要”安全教育。举办专题家长会、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组织家长签订《防溺水安全告家长书书》20万余份,联合村社干部、家长志愿者组建预防溺水巡逻队200余支,配合设立环水域隔离带、警示牌1800余个,着力把防范意识培养成反射条件。三是提升防治欺凌意识。落实校园防范欺凌巡检制度,建立学校—派出所、班主任—学生信息员、安稳办主任—寝室管理员“两级三线”联动网格,收集苗头性倾向性线索36起,联合实施教育矫治和心理辅导85场次。前移警务派出力量,设立“护学岗”193个,邀请到校举办校园欺凌防治培训、“莎姐大普法”等宣传活动,持续保持震慑惩戒态势。
第三,突出隐患排查,抓好“三大重点”。一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组建教研组1个,配备专兼职教师3200余人,常态开展情景设计、心理测评等心教活动500余场,侧重学生心理疏导。设置校园心理咨询室192间、咨询热线220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24万余份,制定“高危”学生清单1张,联合医疗机构实施驻校辅导和极端行为矫治,近年来问题学生心理矫治率提升5个百分点。二是抓好校车日常运维。实施校车痕迹化管理,安装校车安全网络监控平台和GPS导航系统39套,组织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39份,建立流动监测站点11个。落实校车驾驶员、随车管照员培训40余期次,建立零事故运行奖励机制,不定期开展校车安全执法检查。近年来,3名校车司机受到约谈提醒。三是抓好舌尖安全守护。完善校园食堂定点供应商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把验质、验量、验价、验票“四验”关口,落实餐前试餐、集中陪餐、餐后留样“三项”动作。联合市场监管、财政、纪委等部门开展校园食品和营改民生专项督查3次、走访学校39所、约谈办学负责人2人次。加快校园食堂标准化建设,指导4所学校做好食堂改扩建和实施功能分区调整,全区公办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创建率达100%。
第四,注重多方联动,强化“三个联动”。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少年儿童校园和社会安全联防联控工作组,完善校园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同步推进,综合运用“督查巡查、动态监管、专项治理”手段,突出抓好食品安全、卫生防疫、交通维护、环境整治等涉教事项治理,推动部门属事与辖区属地责任落实落地。二是强化应急联动。全面加强警校、医校、地校“三方”合作,联合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和应急联动机制,协助制定“一校一策”应急预防200余份,分片区组建校园安全应急小分队13支,指导实施反恐防暴、消防逃生、预防食物中毒等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学校应急处突和管控能力。三是强化家校联动。开展“安全教育进万家”主题家访活动,“一对一”建立学生个人信息档案20万余份,组织谈心谈话8720余人次,收集家长意见建议3000余条。用活用好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志愿服务、安全管理等校内活动。依托安全教育平台、家校沟通平台、互联网+等载体,建立安全提醒和灾害信息网络预警机制,面向家长每周推送安全提示信息,督促落实校外监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