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州区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根铸魂初心使命,以“四个强化”提升中小学德育实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一,强化阵地意识,严把育人环节关口。一是用好校园育人主阵地。坚持把课程德育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借助课前5分钟、升旗仪式、课后服务等时段,常态举办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团)会、诗词演讲、广播诵读等活动,螺旋式提升德育实效。充分利用“三•一二”植树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节点,广泛开展义务植树、10岁成长礼启智、18岁成人礼宣誓、党史学习教育等德育活动1000余场,厚实学生德育养成与责任担当。二是用好校外资源新载体。充分借助开州刘帅纪念馆、刘帅故居、王润波烈士墓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清明缅怀、走访慰问、义务保洁等志愿活动200余场次,参与学校180余所,实现广大师生熏养浸润全覆盖。联合团委、妇联、镇乡开辟团员队员理想信念教育第二课堂,创设“现场讲解+微课堂”“体验+交流+总结”等“1+N”体验式育人模式10余类,确保21所乡村少年宫学校、42所校外留守儿童之家及506个儿童之家资源优势最大化。
第二,强化体制构建,深化育人综合改革。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团队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五级”联动网格,培养选拔学校团支部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等团队干部100余名,每年全覆盖开展团队干部政治学习、业务轮训、述职述责等集中活动10余场;完善“双班主任”机制,选配第二班主任6000余名,落实学科技能比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构建思想引导、学习向导、生活辅导、行为督导“四导”工作格局。注重队伍拓展延伸,常年评选优秀学生、班团队干部1500余名,开展各类校级培训100余场次,实现德育对象主体化。二是完善心理育人机制。建立“全校、班级、寝室”三级网络,推行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五早”预警机制,坚持育心育德齐抓共管。设置校园心理咨询室192间,动态建立学生心理电子档案24万余份,开展主题沙龙、情景设计、心理测评等活动500余场,侧重学生成长烦劳、升学毕业等疏导介入,问题学生心理矫治率常年提升5个百分点。
第三,强化课程建设,构建育人协同模式。一是发挥基础学科立德树人作用。挖掘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德育”素材,将校园文化、劳动技能、法治安全等纳入教学计划,举办师生手工作品展、主题征文、诗歌朗诵、科学小实验创作等活动,汇编《九九好习惯》等德育读本70余种。用活用好课堂小游戏、多媒体网络、提问奖答等形式,不定期开发设计云班(队)会、线上主题升旗仪式等线上德育视频,引导学科教师育德于教学、言传于身教,渐进式提升学生课堂“抬头率”。二是发挥思政课堂铸魂培根作用。坚持思政课程与德育课程贯穿贯通,常态开展思政大讲堂、国旗下的讲话等思政活动200余场,指导8所高中编写《“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等校本教材,突出爱国爱党爱人民核心思想。创新思政课程方式,开展时政教育“进课堂”活动,坚持把主题教育、党史学习、全会精神宣讲等内容搬入“第一现场”,引导学生感受思政课程魅力,树立端正品行。
第四,强化政治导向,提升育人质量水平。一是严守课堂规矩意识。落实教师“双培养”机制,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加强教职工“入职—聘后—荣退”全闭合管理,督促1.2万余名教师开展师德宣誓和公开承诺活动,严格要求广大教师把讲政治、守规矩摆在首位、融入血液。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原则,组织教师开展每周1次职工会议、每月1次政治集中学习、每期1次谈心谈话等活动,划定课堂教学言论底线和红线,把课堂建设成为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二是坚持正面激励引导。以教职工职业发展与多元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趣味游园、文艺汇演、教师节庆祝表彰、节日关怀慰问等活动,实施教职工互助保障和救助帮扶计划,化解教师职业倦怠和从教后顾之忧。从严落实教师待遇保障,加大优秀教师先进典型事迹选树和推介力度,着力把好老师选出来、把好故事讲出来、把好经验分享出来,让榜样带动成为师德养成“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