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学业指导。免费开放全区13所乡村少年宫学校,组织开展“阅读、科技、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开设生命安全健康、道德与法治、阅读经典书籍等10余门课程180余课时,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做好特长培养、学业查漏补缺。二是活动引导。加强家校共育,倡导家长带领学生走进《挺进报》旧址、黄桷古道、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20余处南岸历史建筑,参与“南岸·文博小管”活动,开展继承优秀文化、弘扬红色基因、倡导孝善礼仪等10余项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帮助孤残、书写春联等公益活动,覆盖70%以上学生及家庭。三是心理辅导。通过公益热线、上门家访等渠道,组织制作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在线向全区13万余名学生及家庭推送,组织全区2000余名班主任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言行异常等10类特殊学生群体,开展各类心理服务3200余人次,引导学生树立阳光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