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区县信息

巴南区教育系统“五位一体”助力“科教兴区”

日期:2020-11-20

“教育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巴南区坚决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国家战略,认真落实“科教兴区,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实施“三名工程”,“孵化”教育名师;施行“深度交流”,优化教师配置;落实“支持计划”,助推乡村振兴;推进“产教融合”,提高职教才质;推行“三统三自”,促进终身学习。

一、“三名工程”,平台“孵化”名师

(一)“三名工程”,内培外引。一是“工程”“孵化”,平台“孕育”。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共建成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21个,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申报20个市、区课题研究,培养学员988人。二是评选推荐,铸塑名师。积极开展名师评选推荐工作,培养市级名师、名校长267人,区级名师、名校长456人,基本形成七级阶梯状巴南名师“金字塔”。三是依托高校,高端培养。依托西南大学,采取理论指导和实践跟岗“双导师制”培训方式,开展系列培训,30位名师培养对象与西南大学11位导师结对签约。2名校长参加“重庆市卓越校长工程中新合作培养计划”,赴新加坡参加培训。四是拓宽路径,引进人才。通过公开招聘、优选、引进等方式多渠道引进人才,扩大专业技术优秀人才体量。每年通过遴选引进区外优秀教师10人,公招新录用新教师200人。

(二)内树品牌,外引名校。一是集团办学,扩充优质。以名校为龙头,实施集团化办学,扩充优质教育资源。7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领办薄弱学校20所;12个中小学发展共同体,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依托优质学校引领、帮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二是外引名校,扩大资源。引进西南大学在华南城合作举办西南大学华南城中、小学。重庆八中与重庆市实验中学、史迪威外语学校,重庆一中与融创中学合作办学落地成功。

二、“深度交流”,优化人才配置

(一)“流水不腐”,深度交流。坚持干部教师“城乡双向”交流、“名校集团”校际交流等制度。2020年,共交流校长教师181人,其中,支教教师47人,顶岗互派62人,集团流动48人,交流校长5人,干部挂职19人,不断优化干部教师配置。

(二)“筑巢引凤”,贴心服务。引进到巴南区的高级人才,其未成年子女义务教育入学,视为满足“三对口”,由区教委统筹安排相应中小学校就读;学前教育,就读公办幼儿园的,由区教委统筹协调。

三、“支持计划”,推动乡村振兴

(一)“输血”“养血”,振兴乡村。一是多式“输血”,补充人才。每年通过公招、区外优选、支教等方式为农村学校招聘新教师,十三五期间,为农村学校招聘新教师188名,不断充实乡村教育力量。二是“献血”“换血”,充实人才。坚持城市学校新聘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任教2年制度,每年均有近100名城市学校新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三是“补血”“止血”,吸才留才。将乡村学校任教经历纳入城市教师高级职称申报条件,吸引其到农村学校任教。职称岗位向乡村教师倾斜,高中级岗位比例与城区学校相同,留住农村教师“不倒流”。

(二)“造血”“养血”,锻造人才。一是全员培训,素养提升。加强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全区校长、教师区级以上培训中乡村教师占50%以上。二是落实政策,提高待遇。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十三五期间,共发放工作生活补贴2660余万元。三是颁发证书,增强荣誉。颁发荣誉证书,全面完成乡村学校从教30年、20年、10年的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共发放荣誉证书7601人,增强乡村教师荣誉感。四是评选先进,树立典型。树立乡村教师先进典型,评选师德先进个人等各类先进典型80人。

四、“产教融合”,提升职教才质

一是搭建平台,加强交流。区教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发《经济园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意见》,建立校企合作QQ工作交流群,搭建以园区为平台,相关部门、企业及中职学校参与的线上线下交流机制。二是校企合作,现场签约。区教委牵头,与区经济园区、相关部门对接,推进京东等企业与职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新增校企合作企业13家。三是承办竞赛,以赛促学。积极承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各职校承办康养暨生物医药等5个专业的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依托专业优势,以赛促学,加强交流,提升素养。四是依托项目,提升才质。依托项目建设提升人才发展质量,建成市高水平中职学校1个。加强中职骨干专业建设,建成市骨干专业3个。加强“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工作,建成市“现代学徒制”项目4个。提高毕业学生“双证合格率”,将“职业技能”融入“专业课程”,推进“需求端”与“供给侧”紧密对接。

五、“三统三自”,促进终身学习

一是完善机制,构建网络。完善社区教育“管理统筹、文化统领、资源统享,居民自主、参与自发、特色自建”的“三统三自”工作机制,明确镇街主体责任,落实人员、经费、场所。构建区、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和“学院”“学校”“教学点”三级办学网络。二是区域特色,建设示范。积极推进示范建设,明确“依托区域特色文化推进社区教育”的示范主题,将区域文化传承与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相结合,打造姜家镇“微石景观制作”等4个特色品牌项目。丰盛镇“百姓茶堂”荣获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金龙计算机专修学校等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教育院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