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坚持政治导向,增强教师育人使命。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落实落细开学工作会、期末总结会、职工大会及谈心谈话等教育环节,严格要求广大教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融入血液,坚决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落实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形成“先进带后进、党内带党外、党员带全员”良好氛围。目前全区100%党员教师带头上示范课、100%党员教师义务参加疫情防控、社会服务等志愿活动。二是严把准入关口。严格落实教师资格认定政策,逐项审核申请人思想政治、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多方面情况,实行教师资格认定“一票否决”制,坚持用制度管人议事。强化新教师准入初始阶段政治审查和有无犯罪记录查询,坚决杜绝不合格者进入“圈子”,确保教师队伍忠诚度和纯洁度。三是强化师魂铸造。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借助“国市区片校”五级平台,扎实开展新教师入职宣誓、青年教师谈心谈话、老教师荣休传带、全员教师师德师风大会等活动,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警示性,做实师魂锤炼必经环节,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广大教师乐教善教崇教。
第二,强化全程管控,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一是加强闭合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职工聘后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等“1+N”文件,实现对全区1.2万余名教师从新教师入职、聘后管理、师德考核、监管查处到离岗荣退各阶段、全覆盖、闭合式管理。二是织密监督网格。开展教师师德承诺践诺,完善“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四方参与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公布师德师风投诉热线和邮箱,将教师言行置于透明监督之下。完善涉权事项报告制度和廉政风险监督机制,以群众反映最强烈、投诉最集中为出发点,梳理风险防控点12项,实施委领导挂片、责任督学挂牌全覆盖督导,用带电高压线遏制“微权力”任性。三是加大失德惩戒。制发《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负面清单30条》,明确清单适用范围、处理办法、主体责任等细则。紧盯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收费和乱订教辅资料、违规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违规参与“谢师宴”和收受礼品礼金及其他失德失范行为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近3年,全区共查处校外培训机构45所、关停6所,67名教职工先后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
第三,注重权益保护,激发教师工作动力。一是保障合法待遇。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同步同时同幅度保障教师福利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平均水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坚持各项政策性补助率先执行,按规动态调整提高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与乡镇工作补贴标准,农村教师每月财政补助最高可达1000元。二是营造重教氛围。建立健全区领导联系学校制度,要求部门(镇街)每年至少为学校解决一个急需急盼问题,带头传递尊师重教正能量。配合属地政府、有关部门定期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常年投入资金100余万隆重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近3000人。创新政策支持,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及乡贤捐资助学,支持学校发展。三是提高职业地位。持续开展“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推荐活动,开辟优秀教师宣传专栏,着重挖掘一批师德标兵。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徐小松、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蔡小琴等先进典型。常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实施住房保障、互助帮扶等“暖心工程”,全面落实教师全员健康体检、青年教师结对联谊、乡村教师常态慰问等制度,真正让教师成为别人羡慕的职业。